[发明专利]咪唑啉化合物的微波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88556.5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8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蒋秀;屈定荣;刘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233/16 | 分类号: | C07D233/16;C07D233/14;C07D23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咪唑 化合物 微波 合成 方法 | ||
1.一种咪唑啉化合物的微波合成方法,以摩尔比为1:1~5的脂肪酸和胺化合物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咪唑啉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咪唑啉化合物的微波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选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直链脂肪酸、异构脂肪酸、羟基脂肪酸、天然脂肪酸、合成脂肪酸、环烷酸、一元饱和脂肪羧酸、一元不饱和脂肪羧酸、二元饱和脂肪羧酸或二元不饱和脂肪羧酸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咪唑啉化合物的微波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胺化合物选自二乙烯三胺,乙烯二胺、羟乙基乙二胺、三乙烯四胺或多乙烯多胺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咪唑啉化合物的微波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反应过程中采用机械或磁力搅拌加快反应速度和促进反应物混合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咪唑啉化合物的微波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合成条件下的反应温度控制在200~300℃,反应压力以表压计为0~0.25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咪唑啉化合物的微波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的温度测量采用直接测温或非接触红外测温的方法获得反应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咪唑啉化合物的微波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微波辐射的功率为500~1000W,微波辐射反应时间为5~12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855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代的吡唑酮化合物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多功能地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