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樟子松移植苗的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88681.6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7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刚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23/04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3370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樟子松 移植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苗培育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樟子松移植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嗜阳光,喜酸性土壤。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固定沙丘上有樟子松天然林。
而樟子松现已称为我国三北风沙地、山地、丘陵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是治沙造林中应用最多的针叶树。而由于樟子松的作用越来越大,就使得要求植树造林的方法越来越便捷和通俗,但是许多的方法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许多的方法只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这样限制就太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方法合理、实施简单、培育方便的一种樟子松移植苗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樟子松移植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移植时期:樟子松苗需要培育两年;秋末或初春可进行,在春季土壤解冻后,4月上旬到4月中旬进行;
步骤二、移植前的准备:在移植前需要进行整地、施肥和灌足底水;
步骤三、移植方式、移植密度:苗木移植有床作和垄作两种方式。床宽1.3-1.6m,垄宽60cm。床作时行距14-16cm、株距4cm;垄作时采用双行,株距为4cm;
步骤四、苗期管理:在夏季应勤松土除草,适当浇水。移植苗一般要追肥,在移植12-18天苗木成活后,每平方米约追施硫酸铵25g,以后每半个月追施1次,到生长季结束追施4次,在8月中旬追施1次钾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上述步骤简单、清晰,适合专业种植人员或者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参考和使用,并且化肥成本也不高,移植苗培育周期时间也不长。本发明方法合理、实施简单、培育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樟子松移植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移植时期:樟子松苗需要培育两年;秋末或初春可进行,在春季土壤解冻后,4月上旬到4月中旬进行;
步骤二、移植前的准备:在移植前需要进行整地、施肥和灌足底水;
步骤三、移植方式、移植密度:苗木移植有床作和垄作两种方式。床宽1.3-1.6m,垄宽60cm。床作时行距14-16cm、株距4cm;垄作时采用双行,株距为4cm;
步骤四、苗期管理:在夏季应勤松土除草,适当浇水。移植苗一般要追肥,在移植12-18天苗木成活后,每平方米约追施硫酸铵25g,以后每半个月追施1次,到生长季结束追施4次,在8月中旬追施1次钾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刚,未经赵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86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振装置
- 下一篇:具有杠杆弹簧的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