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摇臂钻孔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9190.3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2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廖长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民发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B47/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刘兴顺 |
地址: | 40276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摇臂 钻孔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摇臂加工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摇臂进行钻孔的工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摇臂是汽车上的一种重要部件,该摇臂上开有摇臂轴孔和小孔,其中摇臂轴孔为大孔,该摇臂轴孔与小孔相互垂直,且摇臂轴孔端面与小孔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精度要求较高,不能超差。
加工时,目前一般首先加工好摇臂轴孔,然后将摇臂轴孔套装、定位在钻孔工装的定位轴上,再将摇臂固定好,以便钻削上述小径。
由于振动等因素的存在,加工后摇臂轴孔端面与小孔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常常出现超差的情况,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摇臂钻孔工装,欲保证摇臂轴孔端面与小孔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摇臂钻孔工装,包括水平底板(1)、顶轴(7)和钻模板(8),其中水平底板(1)的顶面上垂直固定有一块立板(2),在立板前板面的左上部垂直固定有两根轴,分别为定位轴(3)和防转轴(4);所述定位轴(3)位于防转轴(4)的左上方, 该定位轴上靠近立板(2)的部位套装有一个调整垫片(5);所述立板(2)的左端面竖直固定有一个导向套(6),该导向套的内孔为上小下大的两段式阶梯孔,所述顶轴(7)的结构与导向套(6)的内孔相适应,并插入该内孔中,且顶轴(7)可在顶紧操作机构的驱动下向上移动;
所述钻模板(8)呈水平设置,该钻模板的左部悬空,其右部与所述立板(2)的顶面固定,且钻模板(8)悬空端的竖直安装孔中装有一个钻套(9),该钻套位于所述顶轴(7)左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3)前部沿径向开有一个矩形孔(3a),轴向定位块(10)的左部插入该矩形孔(3a)中。
本发明在现有钻孔工装的基础上,在所述定位轴(3)前部沿径向开有一个矩形孔(3a),轴向定位块(10)的左部插入该矩形孔(3a)中。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所述调整垫片(5)和轴向定位块(10)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对工件(G)进行轴向定位,从而保证摇臂轴孔端面与小孔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进而有效克服传统钻孔工装的缺陷,且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通过小改动就解决了大问题,适于广泛推广运用。
作为优选,所述轴向定位块(10)为L形结构,该轴向定位块(10)的长边具有两个侧面,其中远离轴向定位块(10)短边的侧面为平面,靠近轴向定位块(10)短边的侧面为斜面,该斜面朝向所述调整垫片 (5)。
本发明通过调整垫片(5)和轴向定位块(10)的斜面相互配合,以便对工件(G)进行轴向定位,从而更好地保证摇臂轴孔端面与小孔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进而优化本工装的使用性能。
在本案中,所述顶紧操作机构包括杠杆(11)和手柄(16),其中杠杆(11)中部空套在连接轴(12)中,该连接轴垂直固定在所述立板(2)上;所述杠杆(11)的左悬空端竖直固定有一根紧定螺钉(13),该紧定螺钉上端与所述顶轴(7)的底面相接触,而杠杆(11)的右悬空端顶面与偏心轮(14)的外圆面相接触;所述偏心轮(14)空套在一根固定轴(15)的前端,该固定轴后端与所述立板(2)的前侧面垂直固定,且偏心轮(14)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手柄(16),该手柄沿偏心轮(14)的径向设置。
采用以上结构,我们可通过扳动所述手柄(16)来带动杠杆(11)的左悬空端上下移动,当杠杆(11)的左悬空端向上移动时,驱动顶轴(7)向上移动,该驱动顶轴(7)上移时与所述防转轴(4)相配合,从而将工件(G)顶紧,以便进行钻孔;完成钻孔后,反向扳动所述手柄(16),以使杠杆(11)的左悬空端向下移动,从而使顶轴(7)下移,进而将工件(G)松开。另外,本顶紧操作机构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顶轴(7)的小径段套装有一根弹簧(17),该弹簧由顶轴(7)的轴颈和所述导向套(6)内孔的台阶面轴向限位。
采用以上结构,当所述杠杆(11)的左悬空端向下移动时,本发明可通过弹簧(17)让顶轴(7)自动下移复位,以便下一次装夹工件。
在本案中,所述水平底板(1)和立板(2)构成一个“L”形结构,且立板(2)通过连接螺钉与水平底板(1)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民发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民发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91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糖食品原材料搅拌设计方案
- 下一篇:高粘度介质静态混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