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非线性玻璃料掺杂的氧化锌压敏陶瓷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1104.2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7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廖继红;钟志成;屈少华;赵志勇;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C7/112 | 分类号: | H01C7/112;C04B35/453;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5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线性 玻璃 掺杂 氧化锌 陶瓷材料 | ||
1.一种高非线性玻璃料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材料,包括锌硼玻璃料的配方,氧化锌与硼酸摩尔配比为55:45,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分如下步骤进行如下:
一)制备锌硼玻璃配料
锌硼玻璃料的配方为:氧化锌与硼酸摩尔配比为55:45;
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按摩尔比取氧化锌和硼酸,再按配置后的混合重量比加入80%纯水,然后采用球磨机球磨4小时制作为浆料;
2)将上述浆料用烘箱100℃状态烘干;
3)将烘干后的混合料采用马弗炉1100℃煅烧2小时;
4)采用常温纯水急冷淬火,使之成为大小不均匀的细球状料;
5)将上述细球状料加入纯水,纯水加入按细球状料的重量比份80%加入,采用球磨机球磨为浆料;
6)将上述浆料采用烘箱烘干,即生产为锌硼玻璃粉待用,
二)制备压敏陶瓷材料主料
所述压敏陶瓷材料主料配方摩尔百分比组合如下:
氧化锌94.95%
氧化铋1.25%
二氧化钛0.4%
三氧化二钴0.4%
二氧化锰1%
二氧化锡1%
三氧化二锑1%
制备方法分如下步骤进行:
1)取氧化锌、氧化铋、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钴、二氧化锰、二氧化锡、三氧化二锑,并按混合后总重量比加入80%的纯水,放入球磨机,球磨为浆料;
2)将上述浆料采用烘箱100℃状态烘干;
3)将上述烘干料采用马弗炉900℃状态煅烧2小时后即为压敏陶瓷主料待用,
三)制备压敏陶瓷材料
1)按压敏陶瓷主料重量的0.2%~1.5%取锌硼玻璃配料混合均匀,然后按总重量比加入80%的纯水和2%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后用球磨机球磨为浆料;
2)将球磨后的浆料采用烘箱在90℃状态烘干;
3)将上述烘干料用压力机压制为圆块状料,大小为φ25×8毫米,静态放置24小时;
4)将静态放置24小时的块状料破碎后,并用100目滤筛筛出粗料再加工,直至达到100目细度,即生产为氧化锌颗粒状瓷料,
5)将氧化锌颗粒状瓷料用压力机压制为圆状陶瓷坯片,圆片状生坯大小为φ12×1.2毫米;
6)将上述圆状陶瓷坯片放入马弗炉中,升温至500℃,保持温度3小时进行排胶,后再升温到1020-1100℃,烧结保温2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即制成为压敏陶瓷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非线性玻璃料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锌硼玻璃配料步骤1)中球磨4小时,其转速为250转/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非线性玻璃料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锌硼璃配料步骤3)中采用马弗炉1100℃煅烧2小时,其马弗炉升温到1100℃的升温速率为每分钟5~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非线性玻璃料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压敏陶瓷材料主料步骤3)中马弗炉900℃状态煅烧2小时,其马弗炉的升温速率为每分钟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非线性玻璃料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压敏陶瓷材料步骤1)中,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浓度为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非线性玻璃料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压敏陶瓷材料步骤1)中球磨机球磨转速为250转/分,球磨时间为20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非线性玻璃料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压敏陶瓷材料步骤3)中压力机的压力为1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非线性玻璃料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压敏陶瓷材料步骤5)中压力机的压力为6M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非线性玻璃料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压敏陶瓷材料步骤6)中放入马弗炉中500℃保持3小时进行排胶,其从室温至500℃的升温速率为5~7℃/分,后再升温至1020~1100℃,烧结保温2小时,其升温至1020~1100℃的升温速率为5~7℃/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11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