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91347.6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4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耿宝宏;于同伟;葛维春;高强;黄旭;王城钢;李响;王克祥;刘天远;程大伟;郭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东科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何学军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虚实 映射 方式 智能 变电站 光缆 连接 自动 设计 方法 | ||
1.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自动判断所有变电站二次装置(IED)之间的虚端子连接,结合已有的装置物理部署信息,并采用虚实映射规则,生成光缆连接关系、尾缆连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虚端子连接自动判断,是利用辅助设计工具软件所完成的虚端子连接关系,通过检索确定所有系统内IED的物理光通信链路连接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虚端子包括goose和sv两类虚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关系可以是软件自己的模型表达,还可以是全站配置文件SCD里的IEC61850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结合已有的装置物理部署信息,是辅助设计工具软件需要具有物理部署信息的配置功能,应先配置如下几方面信息:变电站的小室、屏柜的配置以及屏柜内的IED、交换机、光纤配线架的物理通信端口配置;通过这些信息,为光缆的自动连接奠定基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虚实映射规则,是按照IED连接关系并结合IED所在的屏柜及小室采用一般性的变电站光缆配置原则:跨小室的连接确认为光缆连接;小室内部的连接确认为尾缆连接;室外不同屏柜间确认为光缆连接;再进一步确定屏柜内尾纤和跳线的配置原则:一个屏柜内所有光缆的纤芯先连接到光纤配线架,然后再跳接至交换机或IED;尾缆的纤芯则接交换机或直接接入IE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跨小室包括室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生成光缆连接关系、尾缆连接关系,是根据虚实映射规则,由系统自动完成IED到IED的光缆连接,并确定全站各个屏柜间的光缆连接关系、尾缆连接关系,从而借助软件的自动生成图纸功能,按这些已有的关系并给予图纸模板,生成光缆联系图、尾缆联系图以及光缆清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实映射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使用设计辅助软件完成IED物理端口、交换机端口、光配端口的初始化设置,完成小室、屏柜的配置,先明确IED的物理部署,以方便后面的自动连接判断;
第二步:虚端子连接的实现;是IED逻辑连接关系的设计,设计人员通过使用辅助系统工具完成所有装置的虚端子连接而完成全站二次系统的逻辑连接;
第三步:由系统工具自动根据各个IED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明确IED之间的物理通信链路的确认,即完成虚实映射的第一步;具体的方法是软件依次检索已经完成虚端子连接的IED的所有虚端子连接的对端IED情况,如果对端为非同一屏柜内的IED,则在两IED之间建立一个物理光纤链路的标记;依次完成所有的IED检索和标记后,也就完成了第一步;
第四步:根据两个具有物理光纤链路标记的IED各自所处小室的类型来判断二者之间的线缆类型,主要有三种情况:跨小室的连接确认为光缆连接;小室内部的连接确认为尾缆连接;室外不同屏柜间确认为光缆连接;
第五步:通过线缆类型,并结合各个IED所在屏柜内的光配和交换机等端口的设置情况,自动将线缆中的纤芯分配到各个端口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东科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东科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13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将非智能话机智能化的系统
- 下一篇:固定电话机录音监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