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渗水材料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1928.X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5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增志;杜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水 材料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渗水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渗水袋包括:
热塑性塑料薄膜和缓渗纤维块;
其中,所述缓渗纤维块经焊接固定在所述热塑性塑料薄膜上,焊接固定所述缓渗纤维块处的所述热塑性塑料薄膜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缓渗纤维块配合形成使所述热塑性塑料薄膜两面连通的缓慢释水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渗纤维块至少为一块,缓渗纤维块分布设置在所述热塑性塑料薄膜的一侧或者两侧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渗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渗纤维块经焊接固定在所述热塑性塑料薄膜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固定所述缓渗纤维块的所述热塑性塑料薄膜处的中间部位设有一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塑料薄膜的厚度为0.01~1mm;所述热塑性塑料薄膜选自:环境友好型热塑性塑料或天然热塑性塑料中的任一种;
所述缓渗纤维块由渗水纤维材料制成,所述渗水纤维材料采用由按重量百分比计20~80%的亲水性纤维和20~80%的热塑性纤维组成的亲水性复合纤维,或采用改性亲水性热塑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渗水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友好型热塑性塑料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酰胺、热塑性淀粉塑料、淀粉基聚乙烯醇塑料中的任一种;
所述天然热塑性塑料选自:蛋白质塑料、热塑性淀粉基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塑料、聚乳酸塑料中的任一种;
所述亲水性纤维选自:脱脂棉纤维、脱脂麻纤维、竹纤维、天然丝纤维、毛纤维、粘胶纤维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所述热塑性纤维选自: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苯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所述改性亲水性热塑性纤维是由亲水性热塑性纤维通过物理改性或者化学改性得到的,所述物理改性为等离子体改性、激光改性或共混改性中的任一种;所述化学改性为表面活性剂改性、化学接枝改性或表面涂层改性中的任一种。
7.一种渗水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以热塑性塑料薄膜和缓渗纤维块为原料;
将所述热塑性塑料薄膜设置在支撑模具上,所述支撑模具上设有放置缓渗纤维块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缓渗纤维块;
在准备焊接缓渗纤维块处的热塑性塑料薄膜上设置通孔;
采用焊接装置,通过焊接头对设有缓渗纤维块处的热塑性塑料薄膜进行加热,使所述热塑性塑料薄膜与所述支撑模具的凹槽内的所述缓渗纤维块热熔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热塑性塑料薄膜上的通孔对应于所述缓渗纤维块的中间部位,所述通孔与所述缓渗纤维块配合形成使所述热塑性塑料薄膜两面连通的缓慢释水通路,即制得渗水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塑性塑料薄膜选自:环境友好型热塑性塑料或天然热塑性塑料中的任一种;
所述缓渗纤维块由按重量百分比计20~80%的亲水性纤维和20~80%的热塑性纤维组成的亲水性复合纤维,或者采用改性亲水性热塑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友好型热塑性塑料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酰胺、热塑性淀粉塑料、淀粉基聚乙烯醇塑料中的任一种;
所述天然热塑性塑料选自:蛋白质塑料、热塑性淀粉基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塑料、聚乳酸塑料中的任一种;
所述亲水性纤维选自:脱脂棉纤维、脱脂麻纤维、竹纤维、天然丝纤维、毛纤维、粘胶纤维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所述热塑性纤维选自:聚丙烯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苯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所述改性亲水性热塑性纤维是由亲水性热塑性纤维通过物理改性或者化学改性得到的,所述物理改性为等离子体改性、激光改性或共混改性中的任一种;所述化学改性为表面活性剂改性、化学接枝改性或表面涂层改性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19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