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性能稳定的烫印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91972.0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8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官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9/06 | 分类号: | B41F19/06;B41G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稳定 烫印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烫印机,尤其涉及一种性能稳定的烫印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烫印机理论上烫印模的定位精度高,烫印模和烫印部的相对位置可调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虽然有电脑控制烫印模定位,但是,由于烫印模收卷装置的设计、加工和定位系统精度缺陷,导致烫印模传输的精度下降很大,经过深入分析,如图2所示,其流程是:烫印模通过送料部、调整机构、烫印部、收料部四个工序完成烫印,整体通过电控箱控制,主要问题是烫印机的收卷装置是在铝结构支架上,电机、传动轴、传动轴套、摩擦片、压紧弹簧、平面轴承和锁紧螺母组成,电机带动传动轴,通过摩擦片带动传动轴套,锁紧螺母、平面轴承和压紧弹簧压住传动轴套,通过调节锁紧螺母对传动轴套上力的大小进行调节;烫印机要求收卷装置的收卷张力必须稳定,收卷装置不但是连续旋转,随步进电机对烫印模进行收卷,并且还始终对烫印模施加径向的拉力,要求收卷动作误差小于0.8mm,超出此范围就是废品,但是,由于收卷装置机加工精度的原因,更关键的是设计上采用摩擦片传递收卷装置的张紧力,并通过锁紧螺母调节,这样的结构导致在每次调整好张紧力后,摩擦片使用的损耗导致摩擦片厚度尺寸的不断变化,成为一个不定的变量,张紧力和调整量随之改变,不便于控制,无规律可循,造成产量和合格率降低,还有,由于收卷电机始终是运转的,在运转的过程中始终有径向的抖动,经传动轴、传动轴套、摩擦片、压紧弹簧、平面轴承和锁紧螺母这样的传递而放大,安装在收卷装置上的烫印模受到抖动影响烫印误差,因此,分析认为采用摩擦片形式调整张紧力想达到稳定精度的要求是不太容易的,是不可取的,要想取得稳定的高精度,必须采取其它方式的传动收卷装置,这是设计人员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稳定的烫印机,其结构合理,运行平稳,所烫印的产品质量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性能稳定的烫印机,包括架体、烫印部、电控箱、烫印模,在送料部、收料部之间,将烫印模张紧传输连接于其之间,烫印部位于送料部和收料部之间的烫印模上方,所述收料部包括驱动部通过减速装置连接第一轴体。
在送料部和收料部之间,沿烫印模运动方向品字型设置三个起张紧作用的第二轴体。
所述减速装置采用皮带轮减速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取消了摩擦传递,减少了误差,减少零部件近半,精简设备结构,设备整体精度提高;
2、本发明采取静止张紧状态和运转收卷状态交替运行,取消了电机始终旋转的工作状态,减少了旋转抖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本发明品字型布置第二轴体,传动烫印模稳定性提高;
4、本发明随着摩擦传递的取消,其原有的调整机构也随之取消,机构得以精简同时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性能稳定的烫印机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性能稳定的烫印机的俯视图。
图3为现有烫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架体1、送料部2、烫印模3、调整机构4、烫印部5、电控箱6、收料部7、驱动部8、减速装置9、第一轴体10、第二轴体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3所示,现有烫印机设备,其工作流程是:烫印模3通过送料部2、调整机构4、烫印部5、收料部7四个工序完成烫印,整体通过电控箱6控制,收料部7采用在第一轴体10上依次设置传动轴、传动轴套、摩擦片、压紧弹簧、平面轴承和锁紧螺母的结构(图中未示出),通过摩擦片传递收料部7的径向张紧力,并通过锁紧螺母调节径向张紧力的大小,摩擦片的厚度随使用时间和烫印张数的增加而改变,其收料部7的张紧力也随之改变,实际生产中难以控制收卷张紧力的大小,通常是凭工作经验调整锁紧螺母拧紧的圈数,而烫印机工作状态要求其收卷张紧力恒定,因此影响产品质量,合格率下降。还有电机带动第一轴体始终是在旋转状态,所述烫印模3是如布匹卷一样卷在放卷轴和第一轴体之间移送,所以第一轴体的抖动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烫印模3上,这种抖动极大影响烫印模3相对于烫印部5的定位精度,定位误差难以保证,以前是反复提高传输装置中的零部件机加工精度,以保障这个定位精度,这样提高了设备的制造和维修成本,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19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柱体叠放用中间隔架
- 下一篇:一种干粉煤输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