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坎格列汀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92076.6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7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沈国兵;曹韵律;廉云飞;张军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9/10 | 分类号: | C07D40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哲锋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坎格列汀晶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坎格列汀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II型糖尿病为日益流行的疾病,其因高频率的并发症而导致预期寿命显著缩短。因为糖尿病相关的微血管并发症,II型糖尿病目前为工业世界中成人发作的目盲、肾衰竭及截肢的最常见起因。此外,II型糖尿病的存在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至5倍有关。
在疾病长期持续之后,大多数II型糖尿病患者的口服疗法最终失效,且变成胰岛素依赖性,必须每天注射胰岛素且每日进行多次葡萄糖测量。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证明以二甲双胍、磺酰脲或胰岛素强化治疗仅产生有限的血糖控制改善(HbAlc差异为约0.9%)。此外,即使在强化治疗组的患者中,血糖控制还随时间显著恶化,这归因于β细胞功能退化所致。重要地,强化治疗不与大血管并发症(即心血管事件)的显著减少相关。因此,许多II型糖尿病患者仍不能充分治疗,部分是因为现有抗高血糖疗法的长期功效、耐受性及给药便利性的限制。
疗法(例如一线或二线疗法和/或单一疗法或(初始或追加(add-on))组合疗法)中常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包括(但不限于)二甲双胍、磺酰脲、噻唑烷二酮、列奈(glinides)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治疗失败的高发生率为II型糖尿病患者中高比率的与长期高血糖症相关的并发症或慢性损伤(包括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例如糖尿病性肾病、视网膜病变或神经病变、或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因此,存在对具有与血糖控制相关、与疾病改善特性相关及与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关的良好功效同时显示改善的安全性状况的方法、药物及药物组合物的未满足的需要。
SGLT2抑制剂代表一类用于治疗或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所研发的新药物。吡喃葡萄糖基取代的苯衍生物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为SGLT2抑制剂,例如公开于WO01/27128、WO03/099836、WO2005/092877、WO2006/034489、WO2006/064033、WO2006/117359、WO2006/117360、WO2007/025943、WO2007/028814、WO2007/031548、WO2007/093610、WO2007/128749、WO2008/049923、WO2008/055870、WO2008/055940中。提出吡喃葡萄糖基取代的苯衍生物作为泌尿系统糖排泄诱导剂及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在其它机理中,葡萄糖的肾脏过滤及再吸收有助于稳态血浆葡萄糖浓度,且因此可用作抗糖尿病靶点。穿过肾上皮细胞再吸收过滤的葡萄糖将经位于小管的刷状缘膜(brush-border membrane)中的钠依赖性葡萄糖共转运载体(SGLT)沿钠梯度进行。存在至少三种表达模式以及物理化学特性不同的SGLT亚型。SGLT2仅表达于肾脏中,而SGLT1还表现于如肠、结肠、骨骼及心肌的其他组织中。已发现SGLT3为肠间质细胞中的葡萄糖感应器而不具有任何转运功能。其它相关但尚未表征的基因还可能进一步促进肾脏葡萄糖再吸收。在血糖浓度正常的情形下,葡萄糖完全由肾脏中的SGLT再吸收,而肾脏的再吸收能力在葡萄糖浓度大于10mM时饱和,从而导致糖尿(“糖尿病”)。此阈浓度可能因SGLT2受抑制而降低。在SGLT抑制剂根皮苷(phlorizin)的实验中已显示,抑制SGLT将部分抑制葡萄糖自肾小球滤液再吸收至血液中,从而导致血糖浓度降低且导致糖尿。
DPP IV抑制剂代表另一类用于治疗或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所研发的新药物。
例如,DPP IV抑制剂及其用途公开在WO2002/068420、WO2004/018467、WO2004/018468、WO2004/018469、WO2004/041820、WO2004/046148、WO2005/051950、WO2005/082906、WO2005/063750、WO2005/085246、WO2006/027204、WO2006/029769、WO2007/014886、WO2004/050658、WO2004/111051、WO2005/058901、WO2005/097798、WO2006/068163、WO2007/071738、WO2008/017670、WO2007/054201、WO2007/128721或WO2007/12876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20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