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3035.9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5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孟广金;蔡银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4/04;H01R13/58;H01R4/50;H01R43/20;H01R43/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及其 装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脑、电子产品中经常需要使用线缆连接器,以实现对相关设备的连接。常用的线缆连接器具有绝缘材料制作的插头,于插头内固定有作为电性导接元件的端子,端子的后端与线缆内的芯线需要形成电性连接。由于线缆连接器内的端子较多,并且一些产品具有两组端子,每个端子与线缆中的芯线并非一一对应,故需要采用电路板将不同组别的端子与线缆电性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方式目前采用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将线缆端部焊接在电路板上,线缆一般采用柔性排线线缆,其内水平分布有多根芯线,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线缆末端的芯线一一对应焊接在电路板上对应的焊接点上。
然后,将焊接有线缆的电路板安装在连接器的插头中,并将端子的引脚部一一对应焊接在电路板上对应的焊接点上。
通过上面所述可以看出,目前的线缆连接器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经过两次焊接工艺,即第一次将线缆焊接在电路板上,第二次将端子的引脚焊接在电路板上。这种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二次焊接工艺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缺陷,焊接不良率较高,容易出现短路、空焊等情况。另外,由于线缆连接器本身的空间有限,其自身的体积本来就较小,需要在这种小空间上完成焊接作业,难度较高,于此同时,连接器插头的绝缘塑胶材料在焊接过程所产生的高温下容易出现损伤,可能会影响产品的外观,甚至破坏插头的结构。
另一个方面,上述的线缆连接器在引出插头时,必须弯折90度后再向外引出,以避免线缆与电路板的焊接部在受拉扯情况下出现脱落,通过弯折可提高产品的抗拉扯效果。由于线缆在引出时需要进行弯折,为了对该弯折进行定位,必须在线缆弯折部份增设一个保护贴片,以避免弯折时受损害。但是,将线缆进行弯折本身就会对线缆及其内部金属芯线造成损害,并且该工艺也增加了整个制作工艺的复杂度,提高了产品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无焊接工艺、便于组装的线缆连接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座、端子组、电路板、线缆以及封盖在绝缘座后端的后盖,其中,所述的绝缘座后端面开设有收容槽,端子组由收容槽插入并固定在绝缘座内;所述的电路板具有与端子组导接的端子导片、以及与线缆导接的线缆导片;所述的电路板的线缆导片上设有导电胶,线缆的端部通过导电胶固定并导接在电路板的线缆导片上,电路板及与之连接的线缆端部插入绝缘座后端的收容槽内,令端子组中的端子分别与电路板上对应的端子导片接触导通,且线缆由后盖上开设的线缆孔穿出。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电胶采用异向性导电胶膜。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路板的端子导片与线缆导片在电路板的同一端面上;或者,所述的电路板的线缆导片与端子导片分别位于电路板的正反两端面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绝缘座前端开设有与收容槽贯穿的插孔,固定在绝缘座内的端子组的端子接触部显露在插孔内;所述的后盖卡扣固定在绝缘座的后端,且后盖上对应插孔的位置形成有向前凸出的压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收容槽对应插孔的位置形成有供压板插入的插入部;电路板及与之连接的线缆端部插入收容槽内后,进入插入部的压板形成楔入的压紧力,对电路板形成压迫,令端子组中的端子引脚部与电路板上对应的端子导片形成压紧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所述绝缘座上的插孔包括分别与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对应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的后盖上形成有分别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位置对应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收容槽上形成有供所述电路板与线缆导接部分插入的窄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后盖包括盖板、凸设在盖板上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以及与绝缘座形成卡扣固定的卡钩,所述的线缆孔开设于盖板的中间;于绝缘座的后端面对应卡钩的位置形成有与之配合的卡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端子组中的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接触部、连接部和引脚部,于插孔内形成有供端子容置的端子槽;所述的端子自收容槽后方向前插入端子槽内,通过连接部两侧形成的卡块卡嵌固定在端子槽内;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前端形成向上隆起的触点;所述端子的引脚部包括由连接部末端向上弯折形成的一次弯折部、由一次弯折部末端横向弯折的二次弯折部以及位于二次弯折部末端的向下隆起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30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