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辣椒田间产量的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3441.5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8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姜虹;邵宇;张绍刚;何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辣椒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G01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550006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辣椒 田间 产量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田间测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辣椒田间产量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贵州辣椒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特殊的光、热、水气分布和地处我国中、西部结合带的独特地理位置条件,以及长期的品种交流、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类型多样的地方辣椒品种资源,其果实形状、大小、品质等方面表现了多样性。
由于辣椒是无限花序植物,在其全生育期内是分批开花和结果,商品辣椒果只能分批采收,对辣椒果的田间测产和项目验收带来困难。长期以来,各类项目实施和生产中的产量测算主要采用采收期委托基地农户或技术人员蹲点记录采收情况或采收结束后对农户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不可控因素多,客观性欠缺;全省缺乏统一的产量一次性测算标准,不能对产量进行一次性测算,相关工作十分不便,同时,也难以对技术、生产和产量水平进行客观、统一评价和测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辣椒田间产量的测量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测辣椒田间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辣椒田间产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测产时间和测产方法;
(2)测产面积计算;
(3)辣椒种植密度计算;
(4)单位面积辣椒鲜果产量计算;
(5)椒干产量折算。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测产时间为第3~4台椒果红熟时为测产时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测产方法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上、中、下三种类型样本分别进行田间测产;每种类型的样本按照对角线或五点取样法,取5个点,每点连续取5窝,共计25窝,测每窝的总果数、测红椒单果重、算出单株平均产量=抽样总产量÷(抽样窝数×每窝株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面积计算按海伦公式计算其中A为测产面积;s中为半周长,a、b、c为边长。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辣椒种植密度计算公式为:
种植密度单位为:株/667m2,行距单位为:m,株距单位为: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单位面积辣椒鲜果产量计算包括如下步骤:
(1)单株鲜红椒推算产量=平均单株总果数×鲜红椒单果均重
(2)667㎡鲜红椒推算产量=单株鲜红椒推算产量×校正系数×种植密度
(3)667㎡鲜红椒平均产量=[(上等样本667㎡鲜红椒推算产量×测产面积)+(中等样本667㎡鲜红椒推算产量×测产面积)+(下等样本667㎡鲜红椒推算产量×测产面积)]÷总测产面积
本发明中,校正系数青椒类为0.91;圆锥椒和樱桃椒类为0.74;羊角椒和簇生椒类为0.77;线椒和牛角椒类为0.7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椒干产量折算计算公式为:667㎡椒干平均产量=红鲜椒667㎡平均产量×椒干折干率。
本发明中,椒干折干率为:圆锥椒类为23.8%;樱桃椒类为25.8%;羊角椒类和簇生椒类为为25.2%;线椒类为18.5%。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测产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测辣椒生产产量,解决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和生产项目等产量测算问题,促进贵州辣椒产业的稳步发展。一是解决各类项目实施和生产中的传统的产量测算方法不可控因素多,客观性欠缺问题;二是提供一种统一、客观的产量一次性测算方法和标准,既省工省时,又方便有关工作,为各类项目及时验收和生产中产量预测提供可靠的工具;三是为技术、生产和产量水平评价和测算提供了客观、统一的评价和测算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实例1
1、测产过程
(1)从第3台椒果成熟时,计算单株辣椒果产量=抽样总产量÷(抽样窝数×每窝株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辣椒研究所,未经贵州省辣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34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