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3689.1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0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闫风华;张淑华;倪惠君;薛淑英;焦克德;李素秀;万健;杨风霞;赵海云;薛红丽;邢云香;管莉萍;刘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风华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P1/16;A61P31/14;A61P31/20;A61K35/64;A61K35/56;A61K35/3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5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肝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中医药治疗肝炎病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化学药相比虽然起效慢,但由于副作用小更适合长期服用,疗效比较稳定,愈后不易复发。目前旨在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效果不够明显,二是见效比较迟缓。以致于大批慢性肝炎患者因得不到有效药物的治疗,肝病病情不断发展,临床症状得不到缓解,患者长期严重乏力、肝区隐痛、肝功能下降、肝纤维化严重等。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它能解决以往此类中药治疗中效果不够明显,见效比较迟缓的问题,具有效果显著,药效确切,见效较快的优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鳖甲30份,龟板20份,黄芪30份,土元20份,半枝莲30份,薏米30份,肉苁蓉30份,水牛角粉20份,蚂蚁粉10份,白花蛇舌草30份,牡丹皮30份,茯苓20份,蒲黄15份,炙甘草6份。
上述的中药剂型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口服剂型。
优选的,所述药剂是一种汤剂,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称取以上诸药混合,加8倍量水,浸泡2小时,使其充分湿润,以利药汁充分煎出,然后加热煎煮1.5小时,除去药渣,取汤剂即成。
本发明的药理及有益效果是: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中医多认为乃感受湿热、疫毒,损肝及脾,耗气损血,日久导致血络瘀阻,终成湿热余邪残留,气虚血瘀之状。方中土元、蚂蚁粉为虫类药物,活血破瘀通络力强,符合慢性乙肝久病入络的病机,研究证实能扩张肝脏血管,增加肝脏血流量,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鳖甲、龟板软坚散结,益养肝阴;蒲黄、牡丹皮活血化瘀,又能止血,使活血而不动血;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水牛角粉清热解毒,药理研究证实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薏米、黄芪、茯苓扶正、健脾,符合慢性乙肝“正虚邪恋”的病机,现代研究表明,补气药物能诱生干扰素;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全方以活血化瘀通络、扶正健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处方原则,切中慢性乙肝毒、瘀、虚的病机,充分体现中医治疗该病的整体特色。
本方剂根据“脾虚、瘀血阻络”为肝纤维化主要致病机理,采用以健脾为主,重视“培土生木”之治疗原则,兼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以治疗慢性肝炎,抗肝纤维化。研究表明本方剂中许多成分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抗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同时具有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临床观察证实,本方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转氨酶效果明显,显著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全方组方不仅符合传统中医理论,而且所用药物很好的结合了现代西医药理研究结果。本发明选择地道中药材(鳖甲,土元,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肉苁蓉,薏米,黄芪等)组成中药复方制剂,将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散结解毒类中药溶为一体,提出“脾虚、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主要病机”的新观点,以健脾为主,重视“培土生木”之治,兼以活血通络、抗病毒,以治病之根源。且中药复方多成分、多环节、多层次、多靶位的综合药理学作用,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优势。临床观察本方治疗慢性肝炎,既能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又有很好的降低转氨酶效果,临床证实有很好阻断或延续慢性肝炎向肝硬化的发展,逆转早期肝硬化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选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
鳖甲30g,龟板20g,黄芪30g,土元20g,半枝莲30g,薏米30g,肉苁蓉30g,水牛角粉20g,蚂蚁粉10g,白花蛇舌草30g,牡丹皮30g,茯苓20g,蒲黄15g,炙甘草6g。
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称取的以上诸药混合,加8倍量水,浸泡2小时,使其充分湿润,以利药汁充分煎出,然后加热煎煮1.5小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除去药渣,取汤剂即成。
上述中药也可按以下方法制备成丸剂:
将称取的以上14味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细粉,然后过筛,混匀,以水泛丸,干燥即得。
1.临床资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风华,未经闫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36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百草妇炎清阴道膨胀栓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振动脱水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