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柱形陶瓷建筑结构件制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93751.7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2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伍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会杰 |
主分类号: | B28B3/20 | 分类号: | B28B3/2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双敏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形 陶瓷 建筑 结构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结构件,具体涉及一种圆柱形陶瓷建筑结构件制坯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由于陶瓷具有化学性能稳定的优点,在建筑物建造过程中,经常用到陶瓷件,例如:圆柱形陶瓷建筑结构件。现有的陶瓷件采用手工制坯或者简单机械制坯,陶瓷坯密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获得致密性好的圆柱形陶瓷建筑结构件的制坯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圆柱形陶瓷建筑结构件制坯系统,包括液压缸本体、和缸口构成液密封的活塞以及将活塞保持于缸口内的施力装置;
液压缸本体和活塞围成圆柱形内腔,内腔置有用于盛满陶瓷干粉料的圆筒形聚氨基甲酸酯软塑料袋,软塑料袋上端口部通过橡胶塞封堵,橡胶塞固定于活塞下端以使得软塑料袋悬吊于内腔中,软塑料袋和液压缸本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为200MPa液压油加注空间,一轴向贯穿活塞和橡胶塞的针孔用于将陶瓷干粉料中气体排出,液压缸本体底壁上设置连通管,抽真空装置通过单向阀和连通管连接以实现液压油加注空间抽真空,液压油加注管和连通管连接以实现液压油加注,液压油加注管上顺次设置针型阀、将液压油压力从80MPa提升到200MPa的二级油泵以及将液压油压力提升到80MPa的一级油泵,二级油泵的进出口管还通过旁通管连接,旁通管上设置针型阀;
液压缸本体的筒壁包括内筒基层以及螺旋包覆缠绕于内筒基层上的四层钢带,相邻两层钢带缠绕方向相同并且这两层钢带中较外层钢带中心包覆较内层钢带缠绕形成的对缝。
上述圆柱形陶瓷建筑结构件制坯系统,液压缸本体底壁上车有锥孔,该锥孔内置有锥台体,锥台体和锥孔之间设置锥筒状密封套,锥孔贯穿底壁,锥孔大端较小端更靠近内腔,锥台体轴心钻铰通孔,连通管置于该通孔内且和该通孔过盈配合,锥孔锥角β为52-53°。
将盛满陶瓷干粉料的圆筒形聚氨基甲酸酯软塑料袋通过橡胶塞封堵,然后悬吊于内腔中,通过连通管首先抽真空,接着两针型阀均处于开启状态,一级油泵启动,向液压油加注空间内加注80MPa液压油,当液压油加注空间中液压油压力稳定后,关闭旁通管的针型阀,同时开启二级油泵,使得液压油加注空间中液压油压力达到200MPa,软塑料袋内的陶瓷干粉料受高压后成型,获得致密性好(或者密度大)的圆柱形陶瓷建筑结构件坯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压缸本体底壁上设置连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锥台体,2密封套,3底壁,11活塞,12液压缸本体,13软塑料袋, 15针孔,16连通管,17抽真空泵,18二级油泵,19一级油泵,20旁通管,21液压油加注空间,22钢带,23陶瓷干粉料,24橡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圆柱形陶瓷建筑结构件制坯装置包括液压缸本体12、和缸口构成液密封的活塞11以及将活塞保持于缸口内的施力装置。当抽真空时,该施力装置保持活塞不能过度下移,保证软塑料袋和液压缸本体底壁之间的间隙。当加注液压油时,该施力装置保持活塞不能过度上移,保证活塞密封缸口。
液压缸本体和活塞围成圆柱形内腔,内腔置有用于盛满陶瓷干粉料23的圆筒形聚氨基甲酸酯软塑料袋13,软塑料袋上端口部通过橡胶塞24封堵,橡胶塞固定于活塞下端以使得软塑料袋悬吊于内腔中,软塑料袋和液压缸本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为200MPa液压油加注空间21,一轴向贯穿活塞和橡胶塞的针孔15用于将陶瓷干粉料中气体排出,液压缸本体底壁上设置连通管16,通过连通管首先抽真空然后再加注液压油。抽真空泵17通过单向阀和连通管连接以实现液压油加注空间抽真空。液压油加注管和连通管连接以实现液压油加注,液压油加注管上顺次设置针型阀、将液压油压力从80MPa提升到200MPa的二级油泵18以及将液压油压力提升到80MPa的一级油泵19,二级油泵的进出口管还通过旁通管20连接,旁通管上设置针型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会杰,未经伍会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37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读取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