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林蛙立体养殖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93781.8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8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于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市金州区利辉立体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胡景波 |
地址: | 116011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养殖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林蛙立体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林蛙以其特有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而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蛙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在各地所产的林蛙中,又以长白山区产的林蛙以其体格大、产油率高、体质健壮、繁殖率高而成为林蛙中的极品。林蛙油富含18种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其所含营养物质足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因此具有极高的营养及滋补作用名由于林蛙本身特有的营养作用及药用价值不断被人们所认识。所以,以林蛙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不断被开发生产,致使林蛙价格不断上涨。但由于野生林蛙数量有限。并且不断遭到毁灭性破坏,使野生林蛙资源濒于灭绝的边缘,严重制约了林蛙加工业的发展。因此,产业化、规模化的林蛙养殖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套产业化、规模化的立体林蛙养殖技术。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林蛙立体养殖技术,包括一种林蛙养殖的生态系统,一种林蛙防逃脱方法,林蛙养殖防害方法,提高林蛙成活率、出油率的喂养方法。
所述的一种林蛙养殖的生态系统,其使用的设施包括:蛙舍和葡萄架;蛙舍的中央设有变态池,变态池为一个注水凹槽,凹槽的边围具有舒缓的坡度;变态池的四周开有生态沟,所述的生态沟内种有果树和蔬菜,果树和蔬菜的底部铺有鹅卵石;紧邻生态沟设有积食槽;积食槽的外侧设有投料槽;所述的蛙舍的墙体由砖石砌成的墙围成,墙将上述的变态池、生态沟、积食槽、投料槽包围在墙内;蛙舍四周的墙上及蛙舍的顶部架有遮阴网;葡萄架设在墙外的两侧并跨越蛙舍,所述的葡萄架的顶端在防鸟网和遮阴网的上方;所述的变态池两侧还安装有进水和排水装置;所述的投料槽对应的墙面上设有黑光灯。
所述的一种林蛙防逃脱方法,是在蛙舍四周的由石块或砖垒砌而成的墙体上设置防逃脱装置。作为第一种改进,所述的防逃脱装置具体结构特点是在墙体上砌有的向蛙舍内伸出的墙沿Ⅰ;所述的墙沿Ⅰ可设置在墙体顶端,也可以设置在墙体的中部。此种装置结构简单,易实现,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的费用,有效的防止了林蛙的逃逸。作为第二种改进,所述的防逃脱装置是在墙体顶端的、向墙体内外两侧伸出的墙沿Ⅱ,墙体的纵截面呈T型,墙沿Ⅱ上方还安装有合金铝板,所述的合金铝板包括置于墙沿Ⅱ上的顶面板以及垂直于顶面的、下伸的两个侧面板,所述的两个侧面板与墙体保持10cm以上的距离。由于合金铝板表面光滑,有效的防止了鼠蛇等敌害的进入,防止了林蛙逃走,还方便了日常管理人员进出蛙舍作业。
所述的林蛙养殖防害方法,具体包括蛇、鼠、猫的防害方法和鸟类的防害方法;所述的蛇、鼠、猫的防害方法是用电猫安装在蛙舍的四周,并将电猫通以36V直流稳定电压;所述的鸟类的防害方法是将带孔的防鸟网完全覆盖在蛙舍的上方,防鸟网的边缘有将防鸟网紧固、防止防鸟网的中央因重力作用而下垂的若干个重物。所述的电猫安装在离地面15-30cm的蛙舍外墙上。所述的电猫将蛙舍的四周完全围住。养殖者定期对所述的电猫、防鸟网检修及维护。
所述的提高林蛙成活率、出油率的喂养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将受精后的卵团放置5天左右时间进行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蝌蚪孵出后,首先吃包卵的卵膜,卵膜吃7~10天,吃完后用熟鸡蛋黄或豆浆做为饵料,每天投喂一次饵料,开始投喂饵料以后,要经常换水,并要定期消毒;(2)蝌蚪经过30天左右的养殖,就开始进入变态期,刚变态的幼蛙不需要投饵料,待幼蛙的尾巴完全吸收后,开始投喂0.6~0.8厘米的小黄粉虫,并用黑光灯引诱天然昆虫为辅助饵料,投喂时间为早晨和傍晚各一次;(3)10~15天后,改为喂养1~1.2厘米的黄粉虫,并用黑光灯引诱天然昆虫为辅助饵料,每天投喂两次;(4)3个月后,改为喂养1.5~2厘米的黄粉虫,并用黑光灯引诱天然昆虫为辅助饵料,每天投喂2~3次,喂养一个月之后,进入越冬状态。饵料和黄粉虫的投喂量以林蛙进食后场地中略有剩余为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市金州区利辉立体农业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市金州区利辉立体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37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