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拟盘多毛孢菌引发杨梅枯枝病的综合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6063.6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3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方永;倪海枝;王引;鹿连明;王一光;任正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柑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潘浙军 |
地址: | 318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拟盘多毛孢菌 引发 杨梅 枯枝 综合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常绿果树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具体为一种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p.)引发杨梅枯枝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微生物,经常作为内生菌和腐生菌出现,侵染寄主后具有致病性,造成枇杷、芒果、葡萄等多种植物落叶枯枝,严重的整株死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1000个菌种。仅海南省2004-2005年对(刘爱荣,2004)棕榈科、红树科、罗汉松科、山榄科等热带植物进行内生拟盘多毛孢资源进行调查鉴定,从42科95种植物中分离到567个拟盘多毛孢菌。
目前,拟盘多毛孢菌在浙江省东魁、荸荠种杨梅主产区为害日趋严重,并因苗木同质性的原因导致全国同类品种主产区也开始蔓延发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5000多亩杨梅感病死亡,发病面积约为20000多公顷,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危害。
该菌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为1-4年,短的只有几个月。生长势好、管理比较正常的植株抗性强,感病后生命时间相对延长。病菌的主要特征在生长适期时枝叶等组织气管出现长约1cm的线性白色乳状物或椭圆粉状物凝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拟盘多毛孢菌引发杨梅枯枝病的综合防治办法,其针对拟盘多毛孢菌(主要为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和P. vismiae二个菌种)为害杨梅的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越冬期5个时期的发病、为害特点制定病菌检测鉴定、病情监测、园艺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5种集成技术的防治办法,并在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当年有效抑制病害发生,中轻度植株2-3年左右基本恢复正常生长,严重发病植株生命明显延缓,死亡率在50%以下,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拟盘多毛孢菌引发杨梅枯枝病的综合防治方法,根据拟盘多毛孢菌的发病过程将其分为五个时期,其分别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和越冬期;所述侵入前期,也称无病菌期;所述侵入期,时间以持续温度在15℃左右;所述潜育期,时间为平均温度在20℃持续达10天以上、湿度在85%以上;所述发病期,平均温度持续在15-35℃、湿度在85%以上;所述越冬期,是12上旬月至次年2月底。
进一步的,上述侵入前期内,调查周围和本户种植植株以往是否有病史,若发病,掌握其基本特征,辨识判断菌种,结合拟盘多毛孢菌的特征进行病菌识别鉴定,判断有无病菌发生。
进一步的,上述侵入期中,少数植株内生病菌开始萌发或从伤口侵入,发病症状为长出乳白色长约1cm左右的线状物或粉状椭圆形白色菌落;此时主要针对栽培管理不规范、树势生长差和阳坡树的植株检查叶片的腋芽处和嫩枝,先分离病菌再接种培养,然后进行模式植物与同树种设施栽培植物的致病性试验、判断,确定病菌种类。
进一步的,上述潜育期中,对显症植株与周围果园进行物理措施与化学措施的综合防治处理,具体为:
a、修剪,修剪前对生产工具进行不低于95%浓度的酒精消毒,修剪对象为病枝、弱枝、交叉枝,尤其是明确发病的果园要进行全面修剪、重剪,同时对修剪枝叶进行移除烧毁;
b、伤口保护和药物防治,配置浓度高于200801-A药物50%的混合液进行涂刷,主干枝条修剪后还需黑膜包扎;
c、用药时间选择,要选择温度高于15℃的晴天,且持续保持24小时无雨。
进一步的,上述发病期内,按发病程度分为初期、高峰期、回落期三个阶段,并根据不同时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a、发病初期,以轻度发病树发病为主,发病指数以5-10%左右的枝叶开始发病为界定指标,其针对治疗方法为:
⑴修剪,对生长势相对旺盛的植株进行枝叶的通透性作业,对树顶交叉开心修剪,地上部50-80cm枝叶进行稀疏修剪,以漫射光见地为限;
⑵交替使用喷雾药剂200801-A与200801-B,喷雾防治次数为5-6次/年;
⑶全年停用多效唑;
b、高峰期,以中度重度发病树发病为主,发病指数以10-20%左右的枝叶开始发病为中度,超过20%为重度发病,其针对治疗方法为:
⑴修剪,对生长势相对旺盛的植株进行病枝的通透性作业,对树顶交叉开心修剪,地上部50-80cm枝叶进行稀疏修剪,以漫射光见地为限,只剪病枝,不再修剪其它枝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柑桔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柑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60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