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处理工件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9266.0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6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丁蒲刚;安高灵;刘太平;付孝军;王发展;郑建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71008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处理 工件 定位 系统 | ||
1.一种热处理工件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装置(10),设置在工作平台(40)上,用于定位待处理工件,所述定位装置(10)包括第一连接口(11)、第二连接口(1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口(11)和所述第二连接口(12)之间的内部连接孔(13);
冷却液容器(20),用于盛装冷却液,所述冷却液容器(20)的出液口连接至所述定位装置(10)的第一连接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工件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工件定位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容器(20)的出液口与所述定位装置(10)的第一连接口(11)之间的温度控制系统(30),所述温度控制系统(30)用于调节进入所述定位装置(1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处理工件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容器(20)的进液口连接至所述定位装置(10)的第二连接口(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处理工件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30)包括温度测量装置(31),所述温度测量装置(31)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口(11)和所述第二连接口(12),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连接口(11)和所述第二连接口(12)的冷却液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处理工件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30)还包括控温装置(32)和温度调节装置(33),所述温度调节装置(33)分别连接至所述控温装置(32)和所述温度测量装置(31),并根据所述温度测量装置(31)测量的温度控制所述控温装置(32)调节进入所述第一连接口(11)的冷却液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处理工件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装置(32)包括:
液压泵(321),连接至所述温度调节装置(33),并由所述温度调节装置(33)调节液压流速;
冷却囊(322),连接在所述液压泵(321)的出液口端与所述定位装置(10)的第一连接口(11)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冷却囊(322);以及
液氮箱(323),连接至所述冷却囊(32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处理工件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口(11)和所述第二连接口(12)均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10)的第一端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处理工件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连接孔(13)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口(11)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孔(131)和与所述第二连接口(12)连通的第二连接口(12),所述第一连接孔(13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32)交汇于所述定位装置(10)的第二端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处理工件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10)包括销套(14)和固定套设在所述销套(14)内的冷却内销(15),所述销套(14)的内壁与所述冷却内销(15)的外壁相贴合,并围成所述第一连接孔(13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3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处理工件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销套(14)的第一端设置有止挡槽(141),所述冷却内销(15)的第一端端部设置有止挡头(151),所述止挡头(151)设置在所述止挡槽(141)内,且所述止挡头(151)与所述销套(14)的第一端端面齐平,所述第一连接口(11)和所述第二连接口(12)位于所述止挡头(15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处理工件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内销(15)的外壁设置有双线螺纹,所述双线螺纹的两条螺线交汇于所述冷却内销(15)的第二端端部,所述双线螺纹的第一螺纹槽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口(11),所述双线螺纹的第二螺纹槽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口(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92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豆浆机搅拌叶片结构
- 下一篇:一种咖啡机加粉通道的粉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