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叠层电极的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9328.8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4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丛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4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黄明哲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叠层 电极 发光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发光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叠层电极的高亮度的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半导体发光器件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照明方面有取代白炽灯和荧光灯的趋势,但是目前还面临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特别是光取出效率比较低。这导致了发光器件的亮度不足等缺陷。
常规半导体发光器件(例如LED)包括顺序形成在蓝宝石衬底上的半导体层发光单元以及半导体发光单元上的接触电极。一般而言,接触电极普遍采用单层金属材料,通过单层金属材料与半导体接触形成欧姆接触,从而形成发光器件的电极。但是这种单层金属材料构成的接触电极的欧姆接触性能并不尽如人意。因为半导体的表面能和用于形成接触电极的金属材料(如Ag)的表面能通常彼此显著不同。由于表面能的差异,在退火期间在接触电极与半导体之间会发生聚结效应,从而在半导体和接触电极之间的界面处形成了多个空洞,这种空洞的存在降低了接触电极的反射率,使得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光输出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叠层电极的高亮度发光器件,通过量子阱材料交替变化的结构,增强了对电子和空穴的限制作用,同时通过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堆叠,从而构成叠层结构,将此叠层结构用作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接触电极,以抑制聚结效应,避免空洞的产生,进一步增强欧姆接触的性能。
本发明提出的双叠层电极发光器件具有蓝宝石衬底;在蓝宝石衬底上依次具有低温缓冲层、n型掺杂层、多量子阱层、p型掺杂层、叠层p电极;其中n型掺杂层具有台阶结构,在台阶结构上具有叠层n电极。
其中,n型掺杂层由Al0.05In0.05Ga0.9N形成,p型掺杂层由Al0.1In0.05Ga0.85N形成;多量子阱层为n-Al0.045In0.055Ga0.9N层和n-AI0.045In0.055Ga0.9P层交替形成的周期结构,以一层n-Al0.045In0.055Ga0.9N层和一层n-AI0.045In0.055Ga0.9P作为一个周期,共形成20-30个周期;叠层p电极和叠层n电极具有相同的结构,其包括:反射层、阻挡层、聚结抑制层以及氧化屏蔽层。
其中,反射层为三层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TiO2层、Ti3O5层以及Ta2O5层,该反射层用于反射入射到其表面的光;
阻挡层由导电的透明材料形成,所述导电的透明材料选自TiN、RuO、InO、MoO和IrO中的至少一种材料;阻挡层用于阻挡反射层表面的聚结效应,防止空洞的产生;
聚结抑制层为双层结构,下层由金属铝(Al)构成,上层由铝基合金构成,其中,铝基合金为Al-Ag合金、Al-Cu合金、Al-Pd合金、Al-Rh合金、Al-Ni合金、Al-Ru合金或Al-Pt合金;聚结抑制层用于在退火期间抑制接触电极中发生聚结效应而产生空洞;
氧化屏蔽层选自Au、Ni、Pd、Cu、Rh、Ru或Pt中的一种或两种;氧化屏蔽层用于防止聚结抑制层表面被氧化,而且还能用作叠层电极的表面保护层。
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上的叠层电极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交替形成的周期结构的n-Al0.045In0.055Ga0.9N层和n-AI0.045In0.055Ga0.9P层组成多量子阱层,可以增强对电子和空穴的限制作用,有效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2.采用叠层电极作为发光器件的顶电极,能够避免叠层电极中发生聚结效应,避免空洞的产生,从而提高发光器件的光输出特性,并且增强电极与半导体材料之间的欧姆接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发光器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发光器件的叠层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93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