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渣油加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9483.X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0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邓中活;戴立顺;牛传峰;刘涛;邵志才;董凯;施瑢;杨清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49/04 | 分类号: | C10G4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渣油 加氢 方法 | ||
1.一种渣油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沸腾床反应器中进行,所述沸腾床反应器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三相分离区、沸腾区和环流区,所述渣油加氢方法包括:从所述沸腾区的上部注入沸腾床加氢催化剂和悬浮床加氢催化剂,使渣油和氢气在所述沸腾床反应器内进行加氢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沸腾床反应器包括壳体(1)、三相分离部件(2)、内管(3)和气液分布器(4),所述三相分离区、所述沸腾区和所述环流区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三相分离部件(2)设置于所述三相分离区,所述内管(3)设置于所述环流区,所述气液分布器(4)设置于所述内管(3)的底部,其中,所述三相分离部件(2)包括沿周向形成的锥形挡板(21)和设置于该锥形挡板(21)上方的中空回转体(22),所述锥形挡板(21)上设置有通孔(25),所述通孔(25)到所述壳体(1)的纵向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中空回转体(22)的内侧到所述壳体(1)的纵向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所述中空回转体(22)的上部为倒锥台形,下部为锥台形,所述三相分离部件(2)的四周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分离,并且对应于所述中空回转体(22)的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体排出口(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壳体(1)为直筒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沿着所述壳体(1)的轴向,所述三相分离区的高度为所述壳体1总高度的5-20%,所述沸腾区的高度与所述环流区的高度之比为0.1-4:1。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环流区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多个内管(3)。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环流区内,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喷嘴(10),该喷嘴(10)的开口向下。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环流区内,所述内管(3)的直径与所述壳体(1)的直径之比为0.55-0.84:1。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三相分离部件(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锥形挡板(21)下方的锥台形挡板(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孔(25)到所述壳体(1)的纵向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锥台形挡板(20)的顶部到所述壳体(1)的纵向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三相分离部件(2)还包括气体分离管(24),所述气体分离管(24)的下端开口位于所述锥形挡板(21)上,上端开口位于所述中空回转体(22)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三相分离部件(2)还包括气体分离管(24),所述气体分离管(24)的下端开口位于所述锥台形挡板(20)上,上端开口位于所述中空回转体(22)的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气体分离管(24)到所述壳体(1)的纵向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通孔(25)到所述壳体(1)的纵向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2-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孔(25)为多个,并且所述通孔(25)的总开口面积为所述壳体(1)的径向截面积的5-40%。
14.根据权利要求2-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锥形挡板(21)、所述中空回转体(22)和所述内管(3)与所述壳体(1)同轴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2-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对应于所述沸腾区的所述壳体的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沸腾床加氢催化剂入口(5)和悬浮床加氢催化剂入口(14),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催化剂排出管(6),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8)。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沸腾床加氢催化剂的粒径为0.1-1.0mm,比表面积为50-300m2/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948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