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99905.3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9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金东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和精工汽车配件(太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刘燕娇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备 铰链 固定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汽车零部件的“质” 和“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零部件的加工成形质量,批量化生产降低生产制造成本,降低生产能耗已成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现有的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是通过7个工作人员利用一组冲压机加工,平均每小时加工450个零件,工作效率低,并且加工精度不高,该模具是基于单机、断续、小批量生产的设计思路及生产模式,所以从根本上制约了其加工性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成形质量高的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模具。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模具,它包括:上模,下模和上模上设有的基准冲孔冲头、刻字冲头、拉伸冲头、打凸冲头、冲孔整形冲头、成型冲头、整形冲头、侧冲孔冲头、冲孔冲头和落料冲头。
所述的下模上设有一组凹槽。
所述的刻字冲头、拉伸冲头、打凸冲头、成型冲头和冲孔冲头的位置能进行排列和组合。
所述的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模具上设有一组空步冲头。
所述的上模和下模的中间处设有板料。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模具上每道工序的成形功能专一、明确,保证了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成型的高质量;
(2)因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是成对生产和使用,故每对后备箱铰链固定座尺寸精准,误差小;
(3)充分考虑模具各方面性能,后备箱铰链固定座加工成形工艺合理;
(4)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模具的设计基于自动化连线生产,因而适用于生产线进行连线大批量生产,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备箱铰链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模具,它包括:上模12、下模13和固设在上模12上的基准冲孔冲头1、刻字冲头2、拉伸冲头3、打凸冲头4、冲孔整形冲头5、成型冲头6、整形冲头7、侧冲孔冲头8、冲孔冲头9、落料冲头10。
在使用本发明时,将板料11置于上模12和下模13的中间处,下模13上设有一组凹槽,间歇移动板料11,如图2所示,由基准冲孔冲头1对长方形板料冲压基准孔;由刻字冲头2在长方形板料上冲压刻字部15,以辨别左右件;拉伸冲头3在长方形板料上第一次冲压拉伸部16;打凸冲头4在长方形板料上冲压出加强筋17;冲孔整形冲头5在长方形板料上冲压安装孔18并第二次冲压整形拉伸部16;成型冲头6第一次冲压折弯部19,实现折弯部19的成型;整形冲头7第二次冲压折弯部19,完成对折弯部19的尺寸要求;侧冲孔冲头8在折弯部19上分别冲压左孔20和右孔21;冲孔冲头9在长方形板料上冲压组装孔22;落料冲头10在长方形板料上冲压落料,即可完成一对后备箱铰链固定座。该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模具实现了多个模具一体成型的效果,所述的刻字冲头2、拉伸冲头3、打凸冲头4、成型冲头6和冲孔冲头9的位置能进行排列和组合,扩展性强;在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模具上设有一组空步冲头,用于因需要增加工序而备用,减少因多次开模而产生的成本。
现有技术是通过7个工作人员利用一组冲压机加工,平均每小时加工450个零件,而采用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模具加工,平均每小时能加工3570个零件,工作效率提高了793%,并且由于后备箱铰链固定座是成对生产,故每对后备箱铰链固定座尺寸精准,误差小。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和精工汽车配件(太仓)有限公司,未经平和精工汽车配件(太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99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