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调养橡胶树的死皮病和割面条溃疡病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00382.X 申请日: 2013-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3553772A 公开(公告)日: 2014-02-05
发明(设计)人: 陈赫 申请(专利权)人: 陈赫
主分类号: C05G3/00 分类号: C05G3/00;A01N59/20;A01N59/00;A01N47/38;A01N37/12;A01P2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71700 海南省儋*** 国省代码: 海南;6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调养 橡胶树 死皮病 面条 溃疡 复合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养橡胶树的死皮病和割面条溃疡病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天然橡胶产地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和云南省,由于气候、地理条件、割胶技术等诸多因素,造成我国橡胶树总量的20%-30%处于死皮状态,不能正常排胶,橡胶产量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 

天然橡胶同钢铁、石油、煤炭一起并称为四大工业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战略物资。作为世界四大工业原料之一,天然橡胶因具有很强的弹性、良好的绝缘性、可塑性、耐磨性、耐拉性、隔水隔气性等被广泛运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医药卫生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成为国防和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之一。世界上的产胶植物有2000多种,但目前被大面积种植并且成为天然橡胶唯一的商业来源的,是巴西橡胶树。但是,橡胶树“死皮病”给橡胶种植业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是天然橡胶单产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根据最新调查,无论海南垦区,还是云南垦区,橡胶树死皮率平均达25%左右。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死皮树还以1%的速度逐年递增。 

橡胶树“死皮病”(有时也称为割面条溃疡病)被划分为两种类型(Jacob JL,Prevot JC,Lacrotte R.1994.Tapping panel dryness in  Hevea brasiliensis.Plantations,Recherche,Development,1(3):15-24.):坏死性“死皮病”和非坏死性“死皮病”。坏死性“死皮病”又称为“树干韧皮部坏死”(Trunk Phloem Necrosis,TPN),其特征是乳管及其周围组织衰老,内皮褐化,这种症状可迅速蔓延至整个割面,严重时扩展至对面的非割面。在刚割胶不久的幼树中就会出现坏死性“死皮病”,甚至在未割胶的幼树中也有发生。这种死皮是不可逆的,因为再生的树皮也一样患病。有人认为,坏死性“死皮病”是由病原菌或者氰中毒引起的(范思伟,杨少琼.1994.橡胶树死皮的病因和有关死皮的假说,热带作物研究,(4):43-48)。该类型“死皮病”发生很少,对生产不构成威胁。非坏死性“死皮病”又称为“割面干涸病”(Tapeing Panel Dryness,TPD),现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由伤害(割胶)和乙烯刺激(现生产上普遍采用的增产措施)引起的、复杂的生理综合症。非坏死性TPD的特征是树皮的组织学、细胞学变化较小,但乳管代谢紊乱严重,病发时,橡胶树割线局部或全部乳管堵塞,排胶量大大减少甚至不排胶。这种TPD是可逆的,只要让橡胶树休整一年左右,橡胶树就可康复。但是,这种死皮的发生非常普遍,对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业内所提的橡胶树死皮就是指这种死皮。每隔2-3年国际橡胶研究与发展委员会(IRRDB)就召开一次死皮专题研讨会,着重讨论的就是非坏死性TPD。 

中国专利ZL93107276.X公开了一种治疗植物橡胶树死皮复活剂的制造方法,将多种中草药处理、晒干、研磨及部分煮汁、混合搅拌、热炒(埋)后过筛定量包装。药粉治疗顽固性橡胶树死皮内褐型、外褐型、稳定型、条溃疡病、真菌病、线条虫病、病毒病(含类克次氏体等病),1-15年经久停割不产胶水的橡胶树死皮等症有特别疗效,涂上本发明的药粉一次,3-12个月后就可开割复活橡胶树生产胶水。 

申请号为97121908.7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橡胶树褐皮病防治药剂,它主要是由四环素族药物(chloramphenicol)、甲基纤维 素、黄原胶等组成。适用涂施于橡胶树褐皮病的病树割面上,能有效地防治橡胶树褐皮病,并能使橡胶树干胶产量增产14.27%,成本与效益比值为1:4.53-6.2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调养橡胶树的死皮病和割面条溃疡病的复合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调养橡胶树的死皮病和割面条溃疡病的复合制剂,包含下列重量百分含量的物质:1%-50%的过氧化钙、10-70%的过氧化氢、1-10%的磷酸二氢钾、4-10%的枸橼酸、1-3%的胺鲜酯、1-2%的冰醋酸、1-3%的咪鲜胺、2-4%的吐温80、0.3%-2%的硫酸铜、0.3%-2%的硫酸锌、0.3%-2%的硫酸镁、0.5%-4%的钼酸铵、0.1%-2%的壳聚糖、0.5%-2%的聚乙烯醇、0.5%-2%的木质素磺酸钠、0.5%-4%的硼酸、1%-2%的吗啉胍,余量为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赫,未经陈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03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