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茯苓挖掘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0576.X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8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储德江;韦明典;盛时永;王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茯苓 挖掘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茯苓挖掘机。
背景技术
茯苓是一种常用且名贵的药材,其形态多呈类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棕褐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皱纹和缢缩,有时部分剥落。目前,茯苓的种植多为人工栽培种植,可用段木、树蔸及松针栽培,但现仍以段木栽培为主,选直径10-45cm的中龄松树,砍伐后每隔3-7cm相间纵削3cm宽的树皮,深入木质部,敲之有声时锯料,截成长65-85cm的节段,放通风向阳处,按“井”字形堆垛备用,选背风向阳、微酸偏砂的缓坡地,挖直径90cm、深50-65cm的窖,窖距上下为33cm,左右17cm,四周挖好排水沟,取木段3-5根,粗细搭配,分层放置于窖中,一般情况下,段木都会排成一排,然后进行接种,接种后覆土4-7厘米厚,堆成馒头状,通常栽后8-10个月茯苓成熟,由于段木都是排成一排的,所以成熟后的茯苓和段木的交界处基本上都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在7-8月间采挖,一般每窑15-20千克段木约收鲜茯苓2~15千克,高产可达25~40千克,产量巨大,从而给采挖时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但是,目前尚无机械化茯苓采挖机,均为人工进行挖掘。人工进行茯苓挖掘时一般是先用锄头将茯苓和段木上土壤清除,然后用刀片切割茯苓和段木的交界处,让茯苓和段木分离,再用锄头将茯苓挖掘出来,最后用铲头或锄头将段木从土壤中挖掘出来,并将其翻转过来进行晾干,晾干后的段木可作为柴火用。人工挖掘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人工进行茯苓挖掘,从而采收效率较低,采收进程慢,但是,茯苓采收量大,且采收的最佳时间较短,如果不能及时采收的话,会影响茯苓的质量,进而严重影响出售的价格,因此,在茯苓采收的最佳时期怎样又快又好的采收茯苓至关重要。
(2)由于人工进行茯苓挖掘,采收过程中,工作量较大,工作时间较长,且均为野外田间工作,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较大,从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
针对以上人工进行茯苓挖掘时所带来的问题,可以看出现有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此,现迫切需要一种机械化茯苓挖掘装置,即一种茯苓挖掘机,其可以实现茯苓与段木的旋切分离、茯苓的挖掘、段木的挖掘和翻转等功能,有效地提高了茯苓采收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茯苓挖掘机,其可以进行机械化采收茯苓。
本发明所要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茯苓挖掘机,包括手扶拖拉机、液压导向杆、犁地铲头、挖掘铲头、两个角度调节装置和旋切装置,所述的手扶拖拉机上设置有安装平台;所述的液压导向杆位于安装平台的左下方,且液压导向杆为伸缩杆,其顶端与安装平台固连,底端上设置有尖状物,液压导向杆可实现导向、支撑和破碎土块的功能;所述的犁地铲头和挖掘铲头分别安装在两个角度调节装置上;所述的两个角度调节装置分别位于液压导向杆的两侧,且角度调节装置与安装平台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的旋切装置位于液压导向杆的右前方,且旋切装置与安装平台固连。
所述的犁地铲头的横截断面为斜三角形,其可以将土壤中的段木挖掘出来,同时,在斜三角形铲头的作用下,可将挖掘出来的段木翻转到一侧;所述的挖掘铲头的横截断面为凹型,且挖掘铲头上装有凹型塑料套,通过凹型铲头和凹型塑料套可以降低在挖掘茯苓过程中对茯苓表面造成伤害;且犁地铲头和挖掘铲头的背面上均设置有T型支架和吊耳,吊耳位于T型支架的下方,且T型支架上均匀设有限位孔,吊耳上设置有通孔。
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支座、转轴、支撑杆、两个滚动轴承、限位螺栓和锁紧螺栓,支座上分别设置有上安装台和下安装台,上安装台与安装平台固连,下安装台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座I和固定座II,且固定座I和固定座II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I和安装孔II,安装孔I内部安装有转轴,安装孔II与吊耳上通孔之间通过锁紧螺栓相连接,支撑杆一端上设置有套筒,其另一端上设置有凹型支座,且凹型支座上设置有螺纹孔,套筒与转轴之间通过滚动轴承相连接,凹型支座上的螺纹孔与T型支架上的限位孔之间通过限位螺栓相连接,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可以调节犁地铲头和挖掘铲头入土时的倾角,可实现本发明在不同的土地上进行茯苓挖掘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05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快速止血功效的纳米纤维毡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汽车发动机水泵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