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3023.X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8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渊;黄泰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6/02 | 分类号: | G02B2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组装装置,尤指一种电湿润显示面板的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电湿润显示面板是利用施加电压来改变极性液体于疏水性介电层上的湿润特性,以达到显示效果,其主要包括阵列基板、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透明基板、分别置于阵列基板与透明基板的内侧的两电极、设置于电极与阵列基板之间的疏水性介电层以及设置于两电极之间且彼此不互溶的非极性液体与极性液体。并且,不同像素区的非极性液体通过挡墙区隔开。当于两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差时,疏水性介电层上会产生电荷,且通过电荷吸引极性液体,使得疏水性介电层变成较为亲水疏油。
然而,由于传统制作电湿润显示面板的方法是利用液体注入的方式将非极性液体注入至各像素区内,因此在像素大小逐渐缩小的趋势下,对位精准度需越高,且注入液体的数量需越少,使得注入机台的对位稳定性无法符合需求,且非极性液体的注入量不易控制。如此一来,非极性液体的厚度容易出现不均匀的现象,进而产生显示差异,并影响电湿润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有鉴于此,提供一新颖的电湿润显示面板的组装装置,以解决非极性液体的注入量不易控制以及对位精准度不符合需求的问题,实为业界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装置,以解决上述公知的问题。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装置,其包括一组装槽、一极性液体、一非极性液体、一第一移动机构、一第二移动机构以及一对准装置。极性液体设置于组装槽内。非极性液体设置于极性液体的上表面上,其中非极性液体覆盖极性液体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且极性液体的上表面的另一部分不被非极性液体覆盖。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固定一第一基板,并用于将第一基板从非极性液体的上表面浸入至极性液体内。第二移动机构用于固定一第二基板,并用于将第二基板从不被非极性液体覆盖的极性液体的上表面浸入至极性液体内。对准装置用于对准位于极性液体内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
本发明的组装装置可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将第一基板从非极性液体的上表面浸入而可将非极性液体粘着于第一基板上,且通过对准装置精密对位位于极性液体内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并将两者贴合。藉此,非极性液体的注入量不易控制以及注入机台的对位精准度不符合需求的问题则不存在于本发明的组装装置中。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装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装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200组装装置 102 组装槽
102a 透明窗口 102b 第一注入口
102c 第一排出口 102d 第二注入口
102e 第二排出口 104 极性液体
104a 上表面 106 非极性液体
106a 上表面 108 第一移动机构
108a 支撑臂 108b 第一载具
110 第二移动机构 110a 悬臂
110b 第二载具 110c 移动马达
112 对准装置 112a 影像感测元件
114 挡板 116 第一基板
118 速度控制装置 120 角度控制装置
122 第二基板 124 超音速震荡装置
126 光源 128 加压杆
X 水平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30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轮主销偏置距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心孔测量量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