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机机尾底扰流板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07064.6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3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许剑;杨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艾锐泰克无人飞行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5/02 | 分类号: | B64C5/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锦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机尾 底扰流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飞行辅助结构,尤其是一种无人机机尾底扰流板。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
由于无人机上不设驾驶舱,为了减少动力消耗,一般对无人机进行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设计,所以,小型的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往往收到气流的影响较大,气流在机身和机翼部分的不均匀,容易造成机身的摇晃,在用于拍摄时,不利于画面的稳定性,更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坠毁,容易对地面的人或物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加强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提高运行安全性的无人机机尾底扰流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包括机身、机身两侧中部设有侧翼,机身两侧尾部设有侧尾翼,机身末端上部设有尾翼,其改进在于:所述的机身尾部的底部设有扰流板。
优选地,所述的扰流板为两个背向延伸的L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扰流板的L形结构由机身向下延伸后向外水平延伸。
优选地,所述的扰流板设于机身尾部中央。
优选地,所述的扰流板为可折叠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扰流板向下延伸距离小于20-80cm。
优选地,所述的扰流板水平延伸距离为20-80cm。
优选地,所述的扰流板向下延伸距离等于水平延伸距离。
优选地,所述的扰流板厚度为3-5cm。
优选地,所述的扰流板宽度为20-50cm。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发明的无人机机尾底扰流板在机身尾部的底部设置扰流板,对经过机身尾部的气流进行分流,保持气流流经机身尾部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使得机身保持稳定的承托,避免了机身的剧烈摇晃或失控,提高了无人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无人机机尾底扰流板包括机身1、机身1两侧中部设有侧翼2,机身1两侧尾部设有侧尾翼3,机身1末端上部设有尾翼4,所述的机身1底部设有扰流板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扰流板5为两个背向延伸的L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扰流板5的L形结构由机身向下延伸后向外水平延伸。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扰流板5设于机身尾部中央。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扰流板5为可折叠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扰流板5向下延伸距离小于20-8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扰流板5水平延伸距离为20-8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扰流板5向下延伸距离等于水平延伸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扰流板5厚度为3-5cm。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扰流板5宽度为20-50c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艾锐泰克无人飞行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艾锐泰克无人飞行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70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GPS的无人机喷药装置及其喷药方法
- 下一篇:无人机单扰流板尾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