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煲汤专用鸡精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08324.1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4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蒋红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1/231 | 分类号: | A23L1/2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煲汤专用鸡精。
背景技术
煲汤型鸡精复合调味料主要以清香为主。目前市面上的比较单一,缺乏多种口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鸡精肉感好,香味淡,后味持久的煲汤专用鸡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煲汤专用鸡精,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各成分,
所述鸡肉粉的制备方法为,将洗净的生鲜鸡肉块与生姜、大蒜和香料混合后,99度蒸气蒸3-4小时,所述鸡肉块、生姜、大蒜和香料的质量比为100:4:5:1.5;收集蒸制过程渗出的鸡油、鸡肉汁与蒸好的鸡肉混合,粉碎制备得到。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鸡肉粉香、鲜。
所述香料为胡椒、桂皮、八角、紫苏、茴香的混合物。
所述香料为20重量%胡椒、20重量%桂皮、20重量%八角、20重量%紫苏和20重量%茴香的混合物。
所述蒜粉为大蒜超微粉。
所述葱白粉为葱白超微粉。
所述玉米淀粉还使本发明的鸡精煲出来的汤具有玉米的持久香味。
本发明还保护所述煲汤专用鸡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鸡肉粉的制备:将洗净的生鲜鸡肉块与生姜、大蒜和香料混合后,99度蒸气蒸3-4小时,所述鸡肉块、生姜、大蒜和香料的质量比为100:4:5:1.5;收集蒸制过程渗出的鸡油、鸡肉汁与蒸好的鸡肉混合,粉碎制备得到;
蒜粉制备:大蒜超微粉碎得到超微粉;
葱白粉制备:葱白超微粉碎得到超微粉;
鸡精制备:将食盐30%;味精41%;I+G1%;白砂糖7.6%;麦芽糊精4.5%;鸡肉粉8%;蒜苗粉1%;葱白粉1%;玉米淀粉5.9%混合制粒,干燥即得。
所述香料为胡椒、桂皮、八角、紫苏、茴香的混合物。
所述香料为20重量%胡椒、20重量%桂皮、20重量%八角、20重量%紫苏和20重量%茴香的混合物。
I+G(核苷酸二钠)。其作用主要是鲜味相乘效果;增强及改善食品风味;使鸡肉粉的味道更鲜美;抑制食品中过咸、过苦、过酸等不良气味,并可以减少异味(氨基酸味、面粉味等)。
鸡肉粉,本发明的鸡肉粉,不仅味道鲜美:提高肉鲜、增强厚味和提升回味。
蒜粉和葱白粉,所述蒜粉和葱白粉是将所述原料超微粉碎后得到,其粒径非常小;由于在原料的粉碎过程中采用了超微粉碎技术,将其细胞壁或细胞膜打破,释出的有效成分更多,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料本身的味道,比如香味、口感等典型性特征。所述各超微粉的粒度为1500-1800目。同时,蒜粉和葱白粉加热后香味保持并有相互增效的作用。
本发明生产的煲汤专用鸡精肉感好,香味淡(头香小),后味持久。同时质量安全、味道好,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同时,本发明配方的鸡精不容易吸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煲汤专用鸡精的制备
1、组成:
香料为20重量%胡椒、20重量%桂皮、20重量%八角、20重量%紫苏和20重量%茴香的混合物
2、制备方法:
鸡肉粉的制备:将洗净的生鲜鸡肉块与生姜、大蒜和香料混合后,99度蒸气蒸3-4小时,所述鸡肉块、生姜、大蒜和香料的质量比为100:4:5:1.5;收集蒸制过程渗出的鸡油、鸡肉汁与蒸好的鸡肉混合,粉碎制备得到;
葱白粉制备:葱白超微粉碎得到超微粉;
蒜粉制备:大蒜超微粉碎得到超微粉;
鸡精制备:将食盐30%;味精41%;I+G1%;白砂糖7.6%;麦芽糊精4.5%;鸡肉粉8%;蒜苗粉1%;葱白粉1%;玉米淀粉5.9%混合制粒,干燥即得。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83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操作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定位自下而上送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