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饮水机加热腔的清洗除垢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09478.2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3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博 |
主分类号: | C02F5/14 | 分类号: | C02F5/14 |
代理公司: | 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07 | 代理人: | 王金锁 |
地址: | 0368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水机 加热 清洗 除垢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用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清洗除垢剂,特别涉及一种饮水机加热腔的清洗除垢剂。
背景技术
目前,饮水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的日常饮水。无论是自来水接入还是桶装水接入,我国群众普遍习惯饮用加热煮沸烧开的水,认为这样更加卫生健康。因此,具备烧开水功能的多用饮水机,在我国有相当的市场。
但是,具备烧开水功能的饮水机,存在一个先天的不足。除了蒸馏水,其他水源中都存在一定量的钙盐和镁盐,在室温下微溶于水。正因为此时它们溶于水,所以即使饮水机配备有过滤装置,也不能将它们彻底除去。然而一旦把水加热煮沸,水温的升高会使这些钙盐和镁盐难溶于水并成絮状析出,附着在饮水机加热腔的腔壁上,逐渐结块硬化,形成令人头疼的水垢。
因此,除垢就成为一项长期日常的清洁工作。由于不是敞开式的结构,对这类饮水机加热腔的清洗除垢,存在诸多的不便,甚至还不如对茶壶清洗除垢方便。
目前常见的除垢剂,一般由一定浓度的盐酸、草酸和其他添加剂组成,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具有腐蚀性,会对饮水机的零部件造成一定的腐蚀和破坏,影响密封性;二是难免会有残留,对人的饮水安全和健康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现有饮水机加热腔清洗除垢剂具有腐蚀性、影响饮水安全健康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健康、无腐蚀性、能达到健康饮用水标准的饮水机加热腔清洗除垢剂产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饮水机加热腔的清洗除垢剂,包括水、小苏打、柠檬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磷酸二氢钠、氨基磺酸、氯化钾,以上原料组分按如下重量份数组成:
80~100份的水、10~20份的小苏打、10~20份的柠檬酸、5~10份的磷酸二氢钠、5~10份的氨基磺酸、2~5份的氯化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除垢效果好、溶解水垢速度快、洗净率高、性能稳定;
2.对饮水机无腐蚀,不损伤零部件,不影响密封性;
3.安全,无毒,并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原料试剂对人体健康基本无影响;
4.操作简单,在常温下即可使用,饮水机清洗后再用清水冲洗一次即可恢复使用;
5.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多种金属材质和塑料材质的饮水机、茶炉、电开水器、热水瓶、水壶等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饮水机加热腔的清洗除垢剂,包括水、小苏打、柠檬酸、磷酸二氢钠、氨基磺酸、氯化钾,以上原料组分按如下重量份数组成:80~100份的水、10~20份的小苏打、10~20份的柠檬酸、5~10份的磷酸二氢钠、5~10份的氨基磺酸、2~5份的氯化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饮水机加热腔的清洗除垢剂,包括水、小苏打、柠檬酸、磷酸二氢钠、氨基磺酸、氯化钾,以上原料组分按如下重量份数组成: 100份的水、20份的小苏打、20份的柠檬酸、10份的磷酸二氢钠、10份的氨基磺酸、5份的氯化钾。
实施例2
一种饮水机加热腔的清洗除垢剂,包括水、小苏打、柠檬酸、磷酸二氢钠、氨基磺酸、氯化钾,以上原料组分按如下重量份数组成:90份的水、15份的小苏打、15份的柠檬酸、8份的磷酸二氢钠、8份的氨基磺酸、3份的氯化钾。
实施例3
一种饮水机加热腔的清洗除垢剂,包括水、小苏打、柠檬酸、磷酸二氢钠、氨基磺酸、氯化钾,以上原料组分按如下重量份数组成:80份的水、20份的小苏打、10份的柠檬酸、10份的磷酸二氢钠、5份的氨基磺酸、5份的氯化钾。
实施例4
一种饮水机加热腔的清洗除垢剂,包括水、小苏打、柠檬酸、磷酸二氢钠、氨基磺酸、氯化钾,以上原料组分按如下重量份数组成:80份的水、10份的小苏打、10份的柠檬酸、5份的磷酸二氢钠、5份的氨基磺酸、2份的氯化钾。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博,未经张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94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