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11562.8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0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颖新;金艳芳;陈新华;陈春海;纪青山;刘春;丁庆刚;徐立光;杜鹃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5 | 分类号: | A61K36/85;A61P29/00;A61P19/02;A61P25/02;A61K35/64;A61K35/36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风湿 中药 外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同时还提供了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属于中医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风湿痹痛,《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祖国医学记载,痹证指凡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的麻木,重着,和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灼热等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因此,中医痹证的范围比较广泛,除风湿性关节炎外,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都属于痹证范畴。由此可见中医的痹症与现代西医的风湿疾病,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所包含的病种上,都是基本相同的。
现代医学认为,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全身免役系统紊乱导致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它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滑囊、筋膜、肌腱等的疾病风湿类疾病。风湿一词是指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临床特点以关节疼痛、肿胀、变形、活动障碍,病情反复发作,多呈慢性病程等为主要表现。
风湿性疾病现代医学用,非淄体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产生抗炎止痛作用,对解除疼痛有较好效果,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临床上常用的有盐酸氨基葡萄糖颗粒、布洛芬、青霉胺、双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慢作用抗风湿药: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对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较慢。常用的有金合剂(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细胞毒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金独春等。它们往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的二线药物,副作用虽较多且较严重,但对改善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是抗炎、抗过敏药物,明显地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这些疾病。其众多的副作用随剂量加大及疗程延长而增加,故在应用时要衡量它的疗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选用。
中医治疗风湿痹痛多采用中药口服、药酒、针灸、穴位注射等方法,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及适应症,不容易被每个患者所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具有透皮作用中药促透剂还具有促渗、治疗的双重作用,更易水溶、渗透,选择三伏天在特定的穴位上治疗,既有经络腧穴刺激,又有特定药物特定部位吸收的双重作用,实现驱邪和扶正强身、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治疗风湿痹痛的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中药外用贴剂的制备方法,适用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中药外用贴剂,是以《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夏季三伏之日,自然界阳气隆盛,人体阳气多升旺,故人体虚阳有欲动而趋于好转的态势,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通畅,肺气舒畅,是调合阴阳,扶助正气,加固卫外功能的最佳时机;按中医理论组方,选用纯天然中草药,选择三伏天在特定的穴位上治疗。
本发明的中药外用贴剂,具体组方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成的:
炒白芥子20~25份,白芷20~25份,肉桂10~15份,细辛10~15份,生川乌3~5份,生草乌3~5份,川芎3~5份,蔓荆子3~5份,赤芍3~5份,三七3~5份,土鳖虫3~5份,穿山甲3~5份,当归3~5份,红花3~5份,透骨草10~15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比为:
炒白芥子20份,白芷20份,肉桂10份,细辛10份,生川乌3份,生草乌3份,川芎3份,蔓荆子3份,赤芍3份,三七3份,土鳖虫3份,穿山甲3份,当归3份,红花3份,透骨草10份。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风湿痹痛的中药外用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比例称取上述药物,先将白芷、细辛、川芎、蔓荆子、三七、当归加10倍药量浓度为70%的醇,提取时间为1.5小时,提取3次;将上述醇提剩余药渣,与炒白芥子、肉桂、生川乌、生草乌、赤芍、土鳖虫、红花、透骨草合并水提,水的用量为药的12倍,浸泡2小时,提取3小时,提取3次;穿山甲直接粉碎入药。最后将醇提部分、水提部分及穿山甲粉,三部分药膏混合,制剂,组成药库层,将其溶解涂布在约65μm厚的铝塑膜上,烘干或自然干燥,形成约50μm厚的药库层;将黏附层溶液涂布在约200μm厚的硅纸上,干燥,制成约50μm厚的黏附层;将25μm厚的聚丙烯控释膜复合到药库层上,将黏附层复合到控释膜的另一面,切成1cm2的圆形贴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15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传感技术的起重机安全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纺织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