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蛹虫草微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2743.2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4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任勇;高茜;袁放;张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湖北仁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36/068;A61P13/12;A61P15/10;A61P29/00;A61P1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郑立发 |
地址: | 21004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虫草 微胶囊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蛹虫草微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蛹虫草,又称北冬虫夏草、北虫草,是虫草属真菌。其药理、药化和临床实验证明蛹虫草完全可以作为冬虫夏草的代用品。冬虫夏草与人参、鹿茸齐名,为中国传统的三大补品而驰名中外,中医认为,虫草入肺肾二经,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自汗盗汗等,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因此,有关蛹虫草的应用研究也成为国内外在虫草研究方向上的热点。
蛹虫草除了含有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生命基本元素外,还含有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虫草酸(甘露醇)可以显著地降低颅压,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因而使脑溢血和脑血栓病症得到缓解。虫草素是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核苷类物质,对核多聚腺苷酸聚合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DNA转录mRNA过程中使mRNA成熟障碍,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有降血糖的作用。虫草多糖是一种高度分枝的半乳甘露聚糖,它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血清IgG的抗体含量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自身抗癌抑癌的能力。SOD可以消除机体内超氧自由基,具有抗衰老、抗癌抑癌的作用。此外,蛹虫草还含有丰富的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中心,以硒半胱氨酸的形式连接在酶蛋白的肽链上,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的正常的通 透性,并刺激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产生,增强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同时,大量的科学实践证明硒可以明显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目前,蛹虫草被广泛用于医药和保健品中。由于蛹虫草独特的腥气微苦味,市场上蛹虫草产品以胶囊剂为主以掩蔽其气味,但胶囊剂的材料安全性使部分消费者持怀疑谨慎态度。现有的蛹虫草片,气味口感欠佳,部分消费者不易接受,并且与胶囊剂一样稳定性低,影响功效的发挥。蛹虫草酒类产品虽然较易制得,但对于不宜饮酒的人群有局限;冲剂、口服液等产品也存在稳定性低,影响功效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添加大量助剂辅料,显著影响了制剂产品蛹虫草含量,而且制剂过程中腺苷、蛋白等有效成分下降明显,即降低产品有效性,又增加了服用量。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稳定性好,有效成分含量高,可靠性强且人们乐于接受的蛹虫草制剂产品。
超微粉碎技术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能把药物/食品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中药、食品生产及应用中已成为一种基本加工技术。目前,超微粉碎技术也已用于蛹虫草腺苷等有效成分的提取中(CN201210000824.X,CN201110437505.0),从而有效的解决了虫草有效成分溶解、溶出的问题。但对于蛹虫草而言,超微粉末又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足:一是超微粉易潮解板结、流动性差、可压性差、不易压制成型、全草粉难以制剂;二是微粉中的稳定性差的有效成分更易分解变质,导致其稳定性的急剧降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单一的超微粉碎技术对解决蛹虫草制剂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由囊芯囊材构成的微胶囊技术是21世纪制药工业重点开发的高新技术之一。其应用范围也已经扩展到医药,食品,饲料,涂料,化妆品等多种行业。其中囊芯多为单一的物质、中药提取物等,少有中 药微粉制得微胶囊的报道;可用作包裹材料(囊材)的有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植物胶、阿拉伯胶、海藻酸钠、卡拉胶、琼脂等,其次是淀粉及纤维素衍生物如糊精、低聚糖、甲壳素等及其衍生物和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微胶囊的制备有多种方法如:相分离法,单凝聚或复凝聚法,以及溶剂-非溶剂法。其中相分离法采用囊材囊芯分散于水相,加入凝聚剂脱水、囊材凝聚、固化,经沉淀分离而制成微囊,现已成为药物微囊化的主要制备方法之一,该工艺设备简单,高分子囊材来源广泛,凝聚剂易得,适用于疏水性强的药物;而单(或复)凝聚法制备微囊,将药物混悬或乳化于该凝聚物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使囊材在药物表面凝聚,经沉淀、分离、干燥制得微囊粉,该法要求囊芯(药物)具备适当表面特性(易被囊材凝聚相所润湿),还需加入凝聚剂以促进囊材的凝聚;溶剂-非溶剂法是加入一种对该聚合物不溶的液体(称非溶剂),引起相分离而将药物包成微囊或形成微球。现有微胶囊技术需加入多种试剂(凝聚剂、电解质、表面活性剂、非水溶剂等),产品安全性不易确保,并且伴随复杂的工艺过程,导致产品成本高可靠性差,极大地限制了微胶囊技术的实际应用。目前以蛹虫草超微粉制备微胶囊及其微胶囊制剂产品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湖北仁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师范大学;湖北仁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2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储能LED应急灯
- 下一篇:彩灯驱动电路及车载按键背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