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三维影像引导的膀胱自主排尿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13101.4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1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群;叶青盛;方思敏;计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B8/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19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三维 影像 引导 膀胱 自主 排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自主排尿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的超声三维影像引导的膀胱自主排尿系统。
背景技术
脊髓是控制逼尿肌和尿道肌、外括约肌功能活动的初级排尿中枢,也是传导膀胱尿道的感觉冲动和高级排尿中枢之间的共同通路。脊髓损伤是指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水平以下脊髓神经功能的障碍。据脊髓损伤者委员会2011年统计,我国约有100万脊髓损伤者,且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递增。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合并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残余尿量增多、尿潴留及尿失禁等,若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肾积水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肾功能衰减,是脊髓损伤所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伤害。
目前对于膀胱功能障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导尿法、手术治疗、磁刺激疗法和电刺激疗法等。导尿法易引发尿路感染且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手术治疗和植入式电刺激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且价格昂贵,磁刺激治疗难以刺激深度神经。治疗膀胱功能障碍理想的方法是电刺激方法,但现有电刺激治疗设备存在如下缺点:1)电刺激位置的确定不科学,如中国专利便携式无创膀胱治疗仪(200910104124.3),将电极贴放于膀胱周围穴位,但是它的设计无法从体外获得膀胱位置信息,也不能根据不同人的膀胱调节电刺激位置,刺激位置不具有科学性。2)排尿过程中膀胱形状,大小都会发生变化,这会导致电刺激失效,现阶段设备无法根据该变化调整刺激点位置,同时增加无效刺激。3)无法区分刺激失效和尿液排净,不对膀胱容积进行实时监控,无剩余尿量反馈机制,不能确定尿液是否有残留,只能在失效是停止刺激或者随机换位刺激,这会造成电刺激过度或者尿潴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排尿功能障碍治疗系统,能够在三维超声导航下准确且无创地刺激膀胱完成排尿过程的超声三维影像引导的膀胱自主排尿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声三维影像引导的膀胱自主排尿系统,包括有实时获得膀胱三维数据的三维超声探头、用于向系统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还设置有:
第一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与所述的三维超声探头相连,用于接收膀胱三维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膀胱三维影像和膀胱容积信息;
第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以及与设置在电极阵列模块上用于实时监测电极温度的温度感应装置相连,根据膀胱容积信息以及三维探头与电极阵列模块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实时电极温度,确定是否启动或关闭电刺激以及启动电刺激的位置和强度,并输出相应的脉冲信号;
脉冲放大单元,与所述的第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输出相连,接收并放大第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所输出的脉冲信号,并输出给电极阵列模块;
电极阵列模块,与所述的脉冲放大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根据脉冲放大单元输出的信号,对患者相应位置进行电刺激帮助排尿;
治疗信息保存模块,连接第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用于存储膀胱结构图和治疗全过程中所使用的电极位置和刺激时间。
还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的键盘,以及与所述的第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信号输出端相连的显示单元。
所述的电极阵列模块为腰带式电极阵列模块,包括有主体、分别连接在主体的两侧用于与腰部固定的拉伸带和均匀分布在主体上的n个独立电极,所述的主体的中心部形成有用于插入三维超声探头的预留窗口,所述的n个电极分别连接脉冲放大单元,所述的n是48~100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31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