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接式机动车挡泥板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13822.5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3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接 机动车 挡泥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挡泥板,尤其涉及一种对接式机动车挡泥板。
背景技术
一般说来,对于一个机动车,两个车轴均有车轮和挡板,挡泥板起到保护车身挡隔泥土和碎石的作用。对于近来开发的一种机动车,后部的所有轴用来装载货物。但是,如果不装载货物,只使用两个轴中的一个,另外一个轴将轮子抬起,以避免燃料消耗和轮子磨损。然后,在这样一个抬起轮子的结构中,挡泥板并不起到挡泥板的作用,而是中间部分开放一定宽度的挡泥板结构,这就存在泥土的沙石甩到车身并服饰弄脏车身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简易方法是用一个能够实现联接和分离的顶部挡泥板。例如使用橡胶联接器使得连接处可以连接且易于分离。但橡胶可能老化或突然折断,其弹性会突然下降,所以它不可能长时间的将上下令部分挡泥板连接起来。此外,在机动车运行时,需要将后轴升起,并把上板体分离放在另外一个位置,也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合方便、挡泥效果好的对接式机动车挡泥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对接式机动车挡泥板,其特征在于:上板体的两侧一体形成滑轨,结合滑轨的滑轨架固定在侧板体内侧,上板体一侧边缘设置有阶梯部,固定装置沿着上板体的阶梯部边缘安装。
所述滑轨架的一种连接方式为铆接在侧板体内侧。
所述上板体可以沿滑轨闭合或滑离。
所述上板体阶梯部与另一侧上板体相对边缘对应,在闭合时彼此紧密接触。
所述固定装置可以是沿阶梯部边缘设置的若干个铆钉和在相对边缘上设置的若干个固定卡。
所述铆钉和固定卡相对上板体的接触面等距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上板体并不分离,而是沿着滑轨被压入侧板体来实现开放结构,相反,应用闭合结构时,上板体被允许分别相互配合,且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后来使用,因此,其分合方便,不必费力的分离上板体,且改善了车身外观并保证了挡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对接式机动车挡泥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对接式机动车挡泥板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一种对接式机动车挡泥板的滑轨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一种对接式机动车挡泥板的上板体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0a、10b上板体;11a、11b侧板体;12滑轨;13滑轨架;14铆钉;15固定卡;16阶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对接式机动车挡泥板,上板体10a、10b的两侧一体形成有滑轨12,在侧板体11a、11b的内侧固定有有滑轨架13,在此优选实施例中所用固定方式为铆接,上下滑轨形成了一个滑动的开合结构,使上板体10a、10b可以沿着滑轨12移动,上板体10a(或10b)一侧边缘处设置有阶梯部16,上板体10a的阶梯部16结构与另一侧上板体10b的阶梯边缘对应,且在闭合时相互紧密接触。
侧板体11a、11b和上板体10a,10b沿着通过互相结合而固定在一起的阶梯部16边缘安装有固定装置。在此实施例中这个固定装置优选铆钉14和固定卡15,但其他可实现相同功能的其他方法也属于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同样优选地,该铆钉14和固定卡15相对上板体10a,10b的接触面等距分布。
在机动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上板体10a,10b相互结合,用铆钉14和固定卡15将其固定。如果两轴中一轴的轮子在不装载的情况下被升起,上板体10a,10b的铆钉14和固定卡15就被松开。固定每个铆钉14,使其在每个上板体10a,10b沿滑轨12在两个方向上压入对应的侧板体11a,11b就形成了开放结构。
在本发明中,上板体10a,10b并不分离,而是沿着滑轨12被压入侧板体1a,11b来实现开放结构,相反,应用闭合结构时,上板体10a,10b被允许分别相互配合,且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后来使用。因此,本发明分合方便、挡泥效果好。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38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客车
- 下一篇:防止高压线表面电晕放电和污闪的陶瓷材料及喷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