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非接触式交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14379.3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5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拥权;张羽;李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寰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3/048;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终端 接触 交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非接触式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现行的移动终端的人机交互方式,主要是通过键盘与触摸屏。移动终端的面积与体积有限,无论是键盘还是触摸屏交互,都有所不便,容易出现误操作。
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有基于传感器的体感交互、基于动作图像识别的交互、基于肌肉计算的交互等。以上的各种交互方式能够弥补以前存在的不足,但在应用于移动终端上时,也有其各自的新问题与缺点。
基于传感器的体感人机交互方式,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等装置,感知其运动进行交互。重力传感器目前已经用于手机等终端内,但只能感知到手机本身的运动,而不是使用者的运动,应用范围很有限;如要感知使用者的运动,需要额外配置容纳传感器的遥控器,这在移动终端交互中是很不自然的,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移动终端的便携性。
基于动作图像识别的交互方式,利用特殊的可以采集景深信息的摄像头,拍摄使用者的动作,通过对图像的处理,重构出使用者的运动信息进行交互。该交互方式的缺点是景深摄像头比较昂贵,而且景深摄像头不能采集太近的距离,用于移动终端的交互不方便。
基于肌肉计算的交互方式,通过采集人体肌肉的肌电信号来判断人体的动作,从而进行交互。这种交互方式目前还不太成熟,设备不便携带。
因此,基于移动终端,需要一种新型的交互方法。
专利申请CN201110043418.7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人机交互方法,使用移动终端内部的传感器与电动机,利用终端的主动旋转发出信号,被动旋转接受信号。该发明的主要局限是所能表达的信息种类十分有限。
专利申请CN201210056083.7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非接触式控制装置与方法。该方法采集终端前方的视频图像并提取人手轮廓,但只能根据人手的运动方向发出命令,精细度不高。
专利申请CN201210520849.2公开了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手势控制交互方法,该发明的创新在于动态调整感知动作的频率,节约移动终端的功耗。该发明使用的是加速度传感器,感应终端的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非接触式交互方法,它通过对人手的图像采集实现交互功能,并且实现对手势运动的跟踪,具有不局限于移动终端屏幕、灵活性强、支持多种手势的特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的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利用移动终端自带的第一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包含人手的图像;
(二)、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划分人手所在的感兴趣区域;
(三)、对人手所在区域进行进一步分类,划分出人手关键部位;
(四)、利用人手生理约束,对划分的部位进行补充与修正;
(五)、建立人手各个部分的运动轨迹,将运动轨迹与应用领域所设置的手势进行对比,进行交互模式判别,并发出对应控制命令。
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非接触式交互方法还可包括:第二图像采集设备与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参数相同,并列放置,同步采集包含人手的图像;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匹配与深度恢复,得到参考深度图像。
所述的划分人手所在的感兴趣区域包括:
(i)、将采集的图像转换到HSV彩色空间;
(ii)、利用人肤色特征,初步划分人手区域;
(iii)、对划分结果进行去噪,去除小区域噪声影响。
所述的划分人体部位包括以下步骤:
(I)、预先收集人工标注的人手彩色图像,并进行位置预校正;
(II)、对人手各个部位的每个像素,提取8个方向的梯度值以及不同步长下的差分值,作为候选特征;
(III)、使用随机决策树分类器模型、交叉验证法以及ID4.5训练算法,离线训练人手关键部位的分类器;
(Ⅳ)、在移动终端应用该分类器,对人手关键部位进行分类。
所述的对划分部位进行补充与修正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分类步骤的结果中,标出像素过少以及缺失的部位;
②、在前面一定时间内的图像中,查找对应部位位置;
③、如果查找到足够的位置信息,使用轨迹拟合,得到本帧初步预测的缺失部位信息;
④、根据人手指指节刚体约束,除拇指外四指的共面约束,手指关节的弯曲角度约束,优先级从高到低,对上一步预测的部位信息做修正;如没有足够的预测信息,根据这些约束推断缺失部位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寰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寰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43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