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轨道单元、路联网系统及其能源利用方法与乘客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4853.2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3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芦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芦定军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B61C3/00;H02S10/00;H02J7/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8312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轨道 单元 联网 系统 及其 能源 利用 方法 乘客 管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领域,涉及一种使用太阳能的轨道单元、路联网系统及其能源利用方法与乘客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日益深化,作为一种清洁和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应用领域遍及工业和生活的很多方面。当前,在轨道交通领域,由于太阳能技术的能源利用率等关键技术尚存在着很多困难,轨道交通领域的太阳能应用还不够广泛和深入。
此外,传统轨道系统的轨道路网与外界空间直接连通,容易发生异物入侵,如鸟类的小动物可能会闯入其中,给其中的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危险;同时,传统的轨道系统容易受天气影响,如在雨天会被淋湿,不仅会造成路面摩擦力下降,影响交通安全,同时也容易被恶劣天气破坏轨道系统实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日益追求,能够克服上述能源利用率问题、轨道系统异物入侵问题以及其他如轨道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的轨道交通系统必将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能够避免异物入侵的智能化轨道交通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轨道单元,包括轨道、与所述轨道构成封闭空间的包围结构、太阳能发电板、电流传输线及发电轨道;所述轨道构造为所述封闭空间的底面,所述包围结构构造为所述封闭空间的侧壁以及顶盖;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位于所述包围结构的外侧或者构造为所述包围结构的侧壁或者顶盖,以接触阳光;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的正负极通过所述电流传输线连接到所述发电轨道上;所述发电轨道位于所述包围结构的侧壁内侧,构造为能源输出接口。
所述太阳能轨道单元包括三条平行的轨道,所述三条轨道分别构造为用于长距离运输的高速轨道、用于过渡和调度的中速轨道以及用于靠站或者右转向的低速轨道;所述中速轨道位于中间,所述高速轨道和所述低速轨道分别位于所述中速轨道的两侧;优选的,所述高速轨道用于承载时速为200千米/小时的载人车;优选的,所述中速轨道用于承载时速为100千米/小时的载人车;优选的,所述低速轨道用于承载时速为50千米/小时的载人车。
所述太阳能轨道单元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轨道或者所述包围结构连接,将所述轨道与所述包围结构架空。
所述太阳能轨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车站,所述车站位于所述包围结构外靠近所述低速轨道的一侧;优选的,所述车站的顶部铺设第二太阳能发电板,所述第二太阳能发电板由所述电流传输线连接到所述发电轨道上;优选的,所述第二太阳能发电板倾斜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太阳能发电板朝南倾斜;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太阳能轨道单元还包括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车站连接,将所述车站架空。
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倾斜布置,以增大接收太阳光的面积;优选的,所述太阳能发电板朝南倾斜。
所述太阳能轨道单元的材料为钢材或者钢化玻璃;优选的,所述电流传输线为铝导线。
一种基于上述太阳能轨道单元的路联网系统,包含至少两个所述太阳能轨道单元,所有所述太阳能轨道单元两两之间平行或者垂直,俯视时呈网格状;所述垂直的太阳能轨道单元在俯视方向的交汇处连接。
所述路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相互垂直的所述太阳能轨道单元均处于不同的高度,所有相互平行的所述太阳能轨道单元均处于同一高度;所述路联网系统还包括连接轨道;垂直的所述太阳能轨道单元的低速轨道在俯视方向的交汇处通过所述连接轨道连接;所述连接轨道呈倾斜状态;所述连接轨道的两侧和上方设有第二包围结构,所述第二包围结构和所述连接轨道构成封闭结构,所述第二包围结构在两端与被连接的两个所述低速轨道的包围结构连接,以封闭所述连接轨道;所述第二包围结构的顶部或者侧面布置有第三太阳能发电板,在所述第二包围结构的侧面内壁包含有第二发电轨道,所述第三太阳能发电板通过所述电流传输线连接到所述第二发电轨道上。
所述每条轨道的宽度为0.8米;所述太阳能轨道单元的总宽小于2.5米;所述车站的宽度小于1.5米;相邻的所述支撑结构或者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之间的跨距为30~5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芦定军,未经芦定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48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Ni-Co-X代铬电刷镀液
- 下一篇:一种烟酸作为海水阻锈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