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箱杀菌除臭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5125.3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6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罗萍;孔东;陈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9/22 | 分类号: | A61L9/22;A61L9/015;A61L10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伟斌 |
地址: | 52830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箱 杀菌 除臭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 一种冰箱杀菌除臭装置,包括高压电源模块(1)、等离子模块(2)、臭氧模块(3)、转换模块(4),所述高压电源模块(1)、等离子模块(2)、臭氧模块(3)电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等离子模块(2)包括集成在一个电路板上的正离子电离极(21)和负离子电离极(22),臭氧模块(3)包括所述负离子电离极(22)和集电极(31);所述转换模块(4)用于控制等离子模块(2)与臭氧模块(3)之间的工作切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杀菌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升压模块(5),所述升压模块(5)电连接在高压电源模块(1)与臭氧模块(3)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杀菌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4)为继电器控制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杀菌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离子电离极(21)和负离子电离极(22)下端为针尖状,正离子电离极(21)电连接转换模块(4)以及高压电源模块(1)的正极端,负离子电离极(22)电连接高压电源模块(1)的负极端。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杀菌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集电极(31)电连接转换模块(4)以及高压电源模块(1)的接地端,所述集电极(31)为金属导电板,所述导电板板面上设置有与负离子电离极(22)针尖相匹配的小孔。
6. 一种冰箱杀菌除臭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高压电源模块(1)、等离子模块(2)、臭氧模块(3)电连接在一起;转换模块(4)电连接在高压电源模块(1)与等离子模块(2)之间,以及高压电源模块(1)与臭氧模块(3)之间;转换模块(4)用于控制等离子模块(2)与臭氧模块(3)之间的工作切换;等离子模块(2)包括集成在一个电路板上的正离子电离极(21)和负离子电离极(22),臭氧模块(3)包括负离子电离极(22)和集电极(31),等离子模块(2)和臭氧模块(3)通过负离子电离极(22)连接;
b. 转换模块(4)为继电器控制结构,包括常开触点(41)和常闭触点(42),常开触点(41)和常闭触点(42)电连接;
c. 等离子模块(2)包括集成在一个电路板上的正离子电离极(21)和负离子电离极(22),臭氧模块(3)包括负离子电离极(22)和集电极(31),集电极(31)电连接转换模块(4)以及高压电源模块(1)的接地端;
d. 高压电源模块(1)通过接线端子与外界连接,正离子电离极(21)电连接转换模块(4)的常闭触点(42)以及高压电源模块(1)的正极端,集电极(31)电连接转换模块(4)的常开触点(41)以及高压电源模块(1)的接地端;
e. 外界开始供电,转换模块(4)输入端没有输入信号时,转换模块(4)处于常态,常开触点(41)断开,常闭触点(42)闭合,正离子电离极(21)与负离子电离极(22)连通开始工作,即高压电源模块(1)与等离子模块(2)开始工作,产生等量浓度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此装置处于等离子杀菌功能状态;
f. 外界开始供电,转换模块(4)输入端有输入信号时, 转换模块(4)切换工作状态,常开触点(41)闭合,常闭触点(42)断开,集电极(31)和负离子电离极(22)连通开始工作,即高压电源模块(1)与臭氧模块(3)开始工作,装置可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臭氧,此装置处于除臭状态,为强化臭氧模块的作用,需提高外界供电电压2~3V。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杀菌除臭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源模块(1)与臭氧模块(3)之间可增加升压模块或不增加升压模块;不增加升压模块,就需要在转换到臭氧模块工作时,提高外界输入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未经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512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