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小型移动式喷滴灌两用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5933.X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8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袁寿其;胡斌;王新坤;朱兴业;李红;涂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09 | 分类号: | A01G25/09;A01G25/02;A01C2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移动式 滴灌 两用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水灌溉的关键设备,适用于解决灌溉机组功能单一、适应性不强的问题,特指一种轻小型移动式喷滴灌两用机组。
背景技术
现阶段,喷灌技术和滴灌技术是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形式,也是世界各国公认的较为先进的灌溉技术。其中,喷灌系统主要适用于大麦、小麦等密植作物的种植,具有省水、省工、适应性强;便于机械化、自动化控制等优点。滴灌系统主要适用于棉花、番茄等高杆条播作物的种植,具有节水、节能、灌水均匀、适应性强等优点,还可与施肥相结合,实现水肥同步。
喷灌系统和滴灌系统也存在其不足之处。喷灌系统,特别是固定式喷灌系统的缺点表现为喷灌范围有限、运行费用高、耗用劳力多,灌溉效率低。滴灌系统的主要缺点为耗用滴灌材料多,灌水器易于堵塞,适宜农作物品种有限,局限了其使用范围。目前,现有的灌溉机组还存在功能单一、适应性不强的问题,因此,研制一种轻小型移动式喷滴灌两用机组,根据不同使用场合,发挥喷、滴灌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检索,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申报专利。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移动方便,节能减耗,适应性强的优点,属于一种技术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灌溉机组功能单一、适应性不强的问题,提供一种轻小型移动式喷滴灌机组,能方便地进行喷、滴灌两种灌溉方式的转换,实现喷、滴灌两种运行工况,机组结构紧凑,移动方便,拓展了轻小机组的适应功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移动式喷滴灌车,喷灌系统和滴灌系统;移动式喷滴灌车包括小推车、柴油机、自吸泵、施肥罐、过滤器,小推车的一端固定装有柴油机,柴油机的一侧装有自吸泵,柴油机经皮带轮与自吸泵相连,柴油机驱动自吸泵;自吸泵的出水管处通过管道连接滴灌通路的过滤器、阀门一及喷灌通路的阀门二,过滤器、阀门一和阀门二的连接方式为过滤器和阀门一串联连接后与阀门二并联连接,然后管道的出水口处连接快速接头;所述经快速接头连接喷灌系统或滴灌系统。移动式喷滴灌车上的各个部件的连接采用钢管连接。所述快速接头连接喷灌系统时,快速接头与移动支管之间设置压力表一,在喷灌支管上连接多个喷头,所述喷头通过竖管、三通接头及三脚支架依次连接后与喷灌支管连接,喷灌支管的尾端连接堵头。所述快速接头连接滴灌系统时,快速接头与滴灌支管之间设置压力表二,在滴灌支管的末端上连接三通接头,通过三通接头安装着均布出水接口的滴灌辅管,分别在滴灌辅管的出水接口上连接滴灌带,滴灌带上均匀分布滴头。喷灌系统和滴灌系统各的部件的连接采用软管连接
本发明工作时,将连接施肥罐的阀门及滴灌通路的阀门关闭,喷灌通路的阀门开启,首部与移动支管通过快速接头相连,来实现对农田的喷灌作业。若需要实施滴灌作业时,喷灌通路的阀门关闭,开启滴灌通路阀门及施肥罐阀门,使过滤器及施肥罐正常运行,滴灌支管端部与机组首部通过快速接头相连,实现滴灌作业。当工作地段结束后,移动手推车至下一个需要灌溉的地段,机组继续作业。
本发明采用的自吸泵所述自吸泵以15m3/h流量,25m扬程为设计点工况点,在0.8Q工况点即流量为12m3/h时,扬程为30m,在1.2Q工况点即流量为18m3/h时扬程为20m,两个设计点流量差值为6m3/h,扬程差值为10m,具有较陡流量—扬程曲线。且该泵平均效率高,可达60%以上,能更好地满足喷灌、滴灌各自的运行工况。
本发明采用的施肥装置,采用 “负压吸入法”,利用水泵进水管处的负压,在进水管上侧面安装吸肥管,吸肥管连接施肥罐,吸肥管上设有阀门,施肥罐设在小车外部,置于地面上;所述吸肥管连接自吸泵的进水管处设有过滤网罩。过滤网罩作用为,当流体流经时,阻挡其内部杂质,以达净化水质及保护系统其他设备正常工作的目的。
本发明专利的优点在于:实现了机组的双工况运行,机组移动方便,适应性强,操作简便,运行费用较低。相比其他喷滴灌系统,机组整体结构紧凑、简单,节约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移动式喷滴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喷灌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滴灌系统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59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楝树染色体加倍方法
- 下一篇:用于制造二卤代二苯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