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可调式检测的加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6313.8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7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郭隐彪;陈梅云;胡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17/20 | 分类号: | B23Q17/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调式 检测 加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件加工机构,尤其是适用于工件加工孔的一种在线可调式检测的加工机构。
背景技术
在加工中若采用离线测量的方式,不仅因停机检测会造成时间上的损失,而且卸下工件测量后继续加工将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二次定位误差。对加工高精度工件来说,这是影响工件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线测量是目前技术下的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参见文献:张康智,刘凌.加工中心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控制与检测.2007,(6):56-57;J.J.L.Neve,A.W.A.Plasschaert.Applicalition of 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 for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control.Computers in Industry,1996,(29):159-168)。
采用在线测量的方式,能使操作者及时发现工件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数控系统。据抽样调查,目前我国因产品质量问题,如废品、次品、返修品等,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产值的10%~15%,而在线测量技术应用数控系统,其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就在于既节省了工时,又提高了测量精度。而且由于利用了机床数控系统的功能,又使得数控系统能技术得到检测系统所反馈的信息,从而能技术修正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以改变机床的运动参数,更好地保证加工质量,促进加工测量一体化的发展。可以预见,在线测量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参见文献:张晓锋.数控机床在线检测技术,检测技术.2005,(12):7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减小在加工中采用离线测量的方式所导致的因停机检测造成时间上的损失,阻止因卸下工件测量后继续加工产生二次定位误差的一种在线可调式检测的加工机构。
本发明设有床身、顶架、顶架圆盘、刀具架、检测棒、工作台、检测显示器、刀具和工作台旋转控制装置(也称槽轮机构)。
工件设在刀具架下端,所述顶架的底部与床身的顶部连接,顶架圆盘安装在顶架的水平架底部,检测棒的上端安装在顶架圆盘底部,工作台设在床身顶部,工作台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至少1个工位,检测显示器设在顶架的侧面,刀具设在刀具架的下端。
所述检测棒设有连接环、大孔滑块滑槽副、大孔探针、小孔滑块滑槽副、小孔探针、上传感器和下传感器;所述连接环设在检测棒的上端并与顶架圆盘连接,大孔滑块滑槽副和小孔滑块滑槽副分别设在检测棒的上部和检测棒的下部,大孔探针和上传感器设在大孔滑块滑槽副上,小孔探针和下传感器设在小孔滑块滑槽副上;小孔探针通过小孔滑块滑槽副移动。
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可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4个工位,4个工位相互呈90°设置,4个工位分别可以实现工件的安装、加工、检测和拆卸。
每个工位上可均匀设有3个柔性凸台,从而实现工件的定位和固定。
所述工作台旋转控制装置可设有缺口圆盘、转臂、圆柱销、槽轮和机架。工作台旋转控制装置设在工作台下方,工作台固接在槽轮上,转臂的一端与缺口圆盘的盘心连接,转臂的另一端通过圆柱销与槽轮连接,机架设在工作台上,工作台通过强力胶粘附在槽轮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可实现在线加工检测;
2)操作简便;
3)可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位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探针滑块滑槽副的半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台旋转控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6,本发明实施例设有床身3、顶架4、顶架圆盘5、刀具架1、检测棒6、工作台7、检测显示器8、刀具9和工作台旋转控制装置(也称槽轮机构)。
工件2设在刀具架1下端,所述顶架4的底部与床身3的顶部连接,顶架圆盘5安装在顶架4的水平架底部,检测棒6的上端安装在顶架圆盘5底部,工作台7设在床身3顶部,工作台7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工件2的至少1个工位,检测显示器8设在顶架4的侧面,刀具9设在刀具架1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63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增强的功率密度特性的高输出锂二次电池
- 下一篇:一种信息管理方法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