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厂排水明渠的抑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6399.4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1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本胜;邱静;杜涓;吉红香;郭磊;刘达;王丽雯;王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63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厂 排水 明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厂排水明渠的抑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电厂项目开工建设。对电厂而言,冷却水的取排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工艺流程。对电厂冷却水的排水工艺,因其排水量较大,排水距离较远,排水结构相对复杂,排水过程中因水力、结构或水质等原因,往往导致在排水口产生大量的黄褐色泡沫,影响电厂附近水域的环境评价和感官感受。因此,电厂排水结构设计中须进行抑泡设计。抑泡设计大多位于电厂排水虹吸井内,利用其溢流堰及堰后装置进行破泡,但因虹吸井至排水口距离较远,水流在行进过程中遭遇二次掺气形成气泡。现需要一种设置在虹吸井至排水口排水箱涵之间排水明渠的抑泡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厂排水明渠的抑泡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电厂排水明渠的抑泡装置,其包括依次设置在上游排水箱涵和下游排水箱涵之间的竖井,所述竖井内设置有消力坎和阶梯式平面消能孔板,所述消力坎设置在竖井内靠近上游排水箱涵的一端,所述阶梯式平面消能孔板设置在竖井内靠近下游排水箱涵的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井与上游排水箱涵连接的位置设有陡坡,所述消力坎设置在陡坡的末端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阶梯式平面消能孔板包括多层层叠布置的平面消能孔板,相邻的两层平面消能孔板成阶梯式分布,所述的阶梯式分布指的是位于上层平面消能孔板的始端设置在位于下层的平面消能孔板的末端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最下层的平面消能孔板的上端面低于消力坎的顶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阶梯式平面消能孔板内最顶端的平面消能孔板的上方设置有与平面消能孔板成夹角的倾斜消能孔板,所述倾斜消能孔板的上方设置垂向消涡孔板挡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倾斜消能孔板与平面消能孔板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3~3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阶梯式平面消能孔板内最顶端的平面消能孔板的上端面低于下游排水箱涵的内顶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平面消能孔板之间设有竖直连接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面消能孔板的层数为2层、3层或4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上游排水箱涵和下游排水箱涵之间的竖井;在竖井内设置消力坎,以起到消能并壅高数位的作用;在竖井内设置阶梯式平面消能孔板,以起到限流、消能、抑泡和消涡的作用,并适应不同外海水位的变化,使上、下排水箱涵的水流能平缓衔接,极低水位时少量的跌水掺气产生的气泡也能阻挡在孔板上方,不会穿过孔板下而带入下游排水箱涵;在平面阶梯孔板上设置倾斜消能孔板和垂向消涡孔板挡墙,以起到在潮位较高时消弱水面波动的作用。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抑泡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具有箱涵排水结构工程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一种用于电厂排水明渠的抑泡装置,其包括依次设置在上游排水箱涵1和下游排水箱涵4之间的竖井2,所述竖井2内设置有消力坎5和阶梯式平面消能孔板6,所述消力坎5设置在竖井内靠近上游排水箱涵1的一端,所述阶梯式平面消能孔板6设置在竖井内靠近下游排水箱涵4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63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