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收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18514.1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6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华;徐毅;曹霞;刘野平;熊小鹏;张登凯;郭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96;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志东 |
地址: | 330031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烟气 二氧化硫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钢铁、化工等行业的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回收法脱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回收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有色、钢铁等冶炼的工厂中,由各种炉窑产出的含低浓度SO2烟气(即烟气中SO2浓度不大于2体积%),由于其浓度既达不到直接外排的标准,又不能满足一般冶炼烟气制酸对SO2浓度的要求,SO2的治理和回收利用难度较大,成为冶炼和化工等行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课题之一。因而,目前急需一种能够从含SO2烟气尤其是含低浓度SO2烟气中有效回收SO2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对含SO2烟气尤其是冶炼工艺的含低浓度SO2烟气进行有效治理,并高效回收SO2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回收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系统包括:高效管道式反应脱硫塔,所述高效管道式反应脱硫塔用于使含二氧化硫的烟气与氧化锌浆液逆流接触,以便获得接触后液和尾气;真空带式过滤机,所述真空带式过滤机与所述高效管道式反应脱硫塔相连,用于将至少一部分所述接触后液进行压滤处理,以便获得滤液和滤饼;以及酸解反应槽,所述酸解反应槽与所述真空带式过滤机相连,用于将所述滤饼进行酸解解吸处理,以便获得二氧化硫气体。
发明人惊奇地发现,利用本发明的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冶炼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治理和回收,并且,本发明的系统具有脱硫剂(即含氧化锌的烟灰或焙砂)易得、脱硫剂中有价金属能够循环利用、脱硫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可以实现清洁生产和SO2、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经济、科学、环保、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从而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可广泛应用于有色、钢铁、火电、化工等行业含SO2尤其是低浓度SO2的烟气的综合治理。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用于回收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高效管道式反应脱硫塔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限定有反应空间;烟气入口和尾气出口,所述烟气入口和尾气出口间隔设置于所述本体顶部,所述烟气入口用于向所述反应空间内输送含二氧化硫的烟气,所述尾气出口用于排出尾气;贮液槽,所述贮液槽设置于所述本体底部,用于贮存所述接触后液;以及逆喷咀,所述逆喷咀与所述贮液槽连通且与所述烟气入口相对,用于将所述贮液槽内的接触后液喷出,以便与从所述烟气入口进入的烟气逆流接触。由此,利用该高效管道式反应脱硫塔能够有效利用氧化锌浆液对含二氧化硫的烟气进行脱硫。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脱硫循环泵,所述脱硫循环泵分别与所述贮液槽和所述逆喷咀连通,用于将所述贮液槽内的接触后液输送至所述逆喷咀。由此,能够将贮液槽中的接触后液进行脱硫循环,使接触后液中的残留氧化锌能够被充分利用,进而提高了原料利用率,有效实现了经济、科学、环保生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脱硫液排出泵,所述脱硫液排出泵分别与所述贮液槽和所述真空带式过滤机连通,用于将从所述贮液槽排出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接触后液输送至所述真空带式过滤机。由此,能够有效地将贮液槽中排出的接触后液输送至真空带式过滤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贮液槽内接触后液的pH值为3-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氧化锌浆液槽,所述氧化锌浆液槽与所述逆喷咀连通,用于制备氧化锌浆液并通过逆喷咀提供给所述高效管道式反应脱硫塔。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含氧化锌的烟灰或焙砂制备所述氧化锌浆液。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60%以上的所述含氧化锌的烟灰或焙砂的粒度小于75微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含氧化锌的烟灰或焙砂中氧化锌含量不小于50质量%,所述氧化锌浆液中含氧化锌100-300g/l。由此,原料易得,成本低,经济环保,并且制备获得的氧化锌浆液,对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吸收率高,且不易堵塞管道和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未经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85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