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光板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18734.4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8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永明 |
主分类号: | B29C45/34 | 分类号: | B29C45/34;B29C45/84;B29C3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254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光板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模具。
背景技术
在导光板模具领域中,现有的导光板模具的结构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工作时,将上模和下模合模后,直接用注塑机将熔融的塑胶注塑到模腔中,形成最终的产品。这种传统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模腔内缺少密封装置,有空气存在,这样塑胶在模腔内流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流动困难。
2、因为有空气的存在,最终形成的产品中含有气泡,产品质量下降。
3、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上模合模速度快,容易造成模具表面损伤,碰坏模具,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导光板模具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注塑时可有效地消除模腔内的残余空气,合模时,上模与下模可完美贴合,且可以防止上模与下模碰坏的导光板模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导光板模具,包括下模具,及设置在下模具上方的上模具,及设置在下模具底部的顶杆孔,及设置在顶杆孔位置的密封条,及设置在下模具内的模腔,及设置在上模具上的注料孔,及设置在上模具内与模腔相连通的排气孔,及设置在排气孔顶端的真空抽气机,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配合后形成分型面,所述分型面上设有密封圈,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还设置有一导柱,所述导柱上设置有减震弹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导柱分为主体部和导向部,所述的减震弹簧设置在导向部外侧,且所述的导向部端部呈圆锥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排气孔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注料孔的两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上模具内设置有与导向部相配合的导向槽。
本发明导光板模具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导光板模具,物料在模腔内流动时没有空气的阻力,流动十分顺畅,并且因为模腔内没有空气,能够更有效地消除产品中的气泡,当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时,减震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不会使模具碰坏,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导光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模具;2-上模具;3-分型面;4-密封圈;5-顶杆;6-密封条;7-模腔;8-排气孔;9-真空抽气机;10-主体部;11-导向部;12-减震弹簧;13-注料孔;14-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导光板模具,包括下模具1,及设置在下模具1上方的上模具2,及设置在下模具1底部的顶杆孔5,及设置在顶杆孔5位置的密封条6,及设置在下模具1内的模腔7,及设置在上模具2上的注料孔13,及设置在上模具2内与模腔7相连通的排气孔8,及设置在排气孔8顶端的真空抽气机9,所述上模具2与下模具1配合后形成分型面3,所述分型面3上设有密封圈4,所述上模具2与下模具1之间还设置有一导柱,所述导柱上设置有减震弹簧12。
其中,所述的导柱分为主体部10和导向部11,所述的减震弹簧12设置在导向部11外侧,且所述的导向部11端部呈圆锥面,减震弹簧12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不会使模具碰坏,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所述的排气孔8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注料孔13的两边,通过排气孔8将模腔7内的空气排出,模腔7内没有空气,能够更有效地消除产品中的气泡;所述的上模具2内设置有与导向部11相配合的导向槽14。
本发明导光板模具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导光板模具,物料在模腔内流动时没有空气的阻力,流动十分顺畅,并且因为模腔内没有空气,能够更有效地消除产品中的气泡,当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时,减震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不会使模具碰坏,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永明,未经杨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87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