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硅藻固定CO2和处理油田污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19253.5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6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峰;张建;丁慧;邓波;孙广领;贾建昌;张磊;黄文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D53/84;B01D53/62;C12N1/12;C02F1/24;C02F1/50;C02F1/20;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谢省法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硅藻 固定 co sub 处理 油田 污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污水处理与新生物质能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硅藻固定CO2和处理油田污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温室效应是 21 世纪全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工业发展导致大量CO2排放到大气中,只有最大限度的吸收转化CO2才能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间问题。目前 CO2的固定减排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及生物固定三类。 其中生物固定方法中,微藻可在光合作用下,可利用CO2合成大量的生物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维生素及脂质。且微藻具有光合速率高、繁殖快、环境适应性强、处理效率高以及易与其它工程技术集成等优点,可应用于CO2的固定。
为了实现产业化的微藻CO2固定,国内外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早在1990年,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就曾资助一项名为“地球研究更新技术计划”的项目,利用微藻吸收火力发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来生产生物质能源。该项计划共有大约20多个私人公司和政府的研究机构参与,10年间共投资约25亿美元,在减排藻种筛选、光合生物反应器开发、微藻生物质能源生产等方面的工作都卓有成效;美国绿色燃料技术公司(GreenFuel)和亚利桑那公共服务公司于2007年12月在西班牙西南部开展的微藻减排项目,利用水泥厂工业废气中的CO2进行微藻培养并开发高附加值的食品、饲料和燃料,目前已建立100m2的培养温室以垂直薄膜光生物反应器进行微藻培养,并计划扩大到1000m2规模;美国UOP公司于2010年3月获美国能源部150万美元的资助,开展通过微藻生长捕集CO2及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和能源的系统验证,该系统将从霍尼韦尔公司位于弗吉尼亚州Hopewell的制造装置排放的烟气中捕集CO2,然后从培养的微藻中提取生物燃料,微藻残渣则转化成热解油用于电力再生;工业气体巨头德国林德集团与美国 Algenol Biofuels LLC公司也于2010年合作发展一种捕获、存储、运输及供给二氧化碳的技术,应用于Algenol生产第三代(3G)生物燃料。该公司所拥有的这项专利技术是利用二氧化碳、海水以及藻类生物中提取生物燃料。AlgaeLink NV公司是欧洲可替代燃料业界的领头羊之一,2007年底,宣布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不用预制管制造、而是用特制UV防护透明薄片做成的专利海藻光生物反应器系统(photobioreactor systems for algae)。此光反应系统可以很容易地自动折叠收入一个坚固耐用、直径为64cm的圆形管中,这个管子能自动将水封紧。应用这一技术,运费成本将减少90%。AlgaeLink NV公司在开发此项技术的三年中,在藻类科学的研究、微藻生产系统设计操作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利用微藻进行CO2气体固定减排虽然在理论上已日趋成熟,也有众多企业和机构也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要真正实现规模化应用仍有不少困难,原因主要在于成本太高和大规模养殖技术的不成熟。所以微藻CO2气体固定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通过优良藻种(耐烟气,抗逆性强)的筛选和大型反应器技术的开发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微藻养殖。同时微藻CO2气体固定减排和生物柴油、废水处理、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等其他技术偶合起来进行综合利用,在获得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同时减少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微藻固定CO2和处理油田污水的方法,把微藻固碳制生物柴油与油田回注污水处理结合起来,通过筛选高含油脂、高抗逆性硅藻用于固碳,通过采用硅藻土过滤器实现微藻的采收和污水净化,为中低渗油藏提供合格的回注污水,实现微藻固定CO2、油田污水处理和制取生物柴油耦合综合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提供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方法是利用硅藻吸收固定CO2和处理油田污水、制取生物柴油耦合处理的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92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真空玻璃排气封口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对自来水进行净水处理的净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