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数据高安全性的云存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19333.0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0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景行数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郭秋梅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数据 安全性 存储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云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户数据高安全性的云存储系统。
背景技术
云计算时代,低成本、高可用性的网络存储(云存储)服务是一些诸如亚马逊、百度、阿里等大公司提供的高附加值业务,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自己的数据和文件保存在由这些厂商提供的云存储服务器上,按需付费,且不用花费人力和物力去维护硬件环境以及升级扩展硬件资源。
但是,用户要将自己的数据转移到云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上述的云端厂商无法完全保证客户的数据在云端内的信息安全,此外当客户不再续用公共云端资源时,客户也无法确认其数据是否真正从云端删除,许多用户不愿把自己的数据存放在云端,因为这些数据可能是涉及企业机密的重要数据,企业把自己的数据放在云端就等于放弃了对数据的控制权,因而数据就有被别的企业或者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窃取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数据高安全性的云存储系统,具有数据存储的安全性高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户数据高安全性的云存储系统,包括有云用户端,云用户端与通过存储节点与服务端云存储装置相连。
所述的服务端云存储装置包括云数据分布存储器、虚拟存储结构管理器、文件接收和下传器和图形化控制器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用户端生成文件索引,前端保存,杜绝了后端或第三方未经授权访问用户数据的可能性。
独特的用户端生成文件索引技术,仅作用于用户自己托管在云存储中的数据。
服务端云存储装置仅管理分配给用户的虚拟存储结构,而虚拟存储结构管理器内部的管理通过用户端控制。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一种用户数据高安全性的云存储系统,包括有云用户端1,云用户端1与通过存储节点2与服务端云存储装置3相连。
所述的服务端云存储装置3包括云数据分布存储器4、虚拟存储结构管理器5、文件接收和下传器6和图形化控制器7组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1)文件上传阶段
云用户端通过存储节点2向服务端云存储装置3发送上传文件和数据请求;
服务端云存储装置3接收到上传请求后,划分虚拟存储结构,并将该虚拟存储结构信息返回给前端的云用户端;
前端的云客户端根据获取的虚拟存储结构信息,以及要上传的文件和数据,生成该文件数据的索引表,并增量保存在本地文件索引表中;
前端的云客户端上传文件和数据到服务端云存储装置3中,完成文件上传。
2)文件访问阶段
用户首先通过前端云客户端向云存储系统发出访问文件的请求;
云存储系统收到用户的请求后,向用户请求该文件的索引表,因为文件的索引表由用户在本地保存;
前端的云客户端返回访问文件的索引表;
云存储系统根据文件的索引表以及分配给该用户的虚拟存储块号,综合获悉文件存储位置,从存储节点获取文件;
云存储系统将文件的内容传送给用户。
通过上述访问过程可知,由于文件的索引由用户本地保存,云存储系统要访问用户的文件必须获得用户的授权,如果没有用户的授权,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就无法获得文件的内容,从而避免了用户数据的泄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景行数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景行数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93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