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酒瓶的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20635.X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8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林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智勇 |
主分类号: | B65D55/02 | 分类号: | B65D5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080 广东省江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酒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酒瓶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不少名牌酒的旧酒瓶被不法分子高价回收进行非法冒牌谋利,损害消费者以及名牌酒生产商的利益,一种具有防冒功能的一次性酒瓶的使用方法已成为名牌酒防冒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次性酒瓶的使用方法,防止不法分子重复使用旧的名牌酒瓶,维护消费者以及名牌酒生产商的权益。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酒瓶,包括有外盖、内盖、瓶体以及防冒装置;瓶体由玻璃制造,瓶体的瓶口壁设有沉孔,沉孔由上沉孔以及下沉孔构成,下沉孔底部设有白色的防冒粉,防冒粉为白色的水泥粉,或者为白色的石灰粉以及石膏粉;防冒装置由容器与防冒柱构成,防冒柱与容器密封连接,容器内密封有防冒液,防冒液为有颜色的水,水的颜色为红色,或者为除红色以及白色以外的颜色,容器固定于沉孔内;防冒柱由一体的密封柱与定位柱构成,内盖安装于瓶体的瓶口,定位柱与内盖固定连接。下沉孔由密封孔与防冒孔构成,密封孔与防冒孔互相连通,密封孔在防冒孔的上方,密封孔的截面积小于防冒孔的截面积,防冒粉位于防冒孔内,增加不法分子将防冒孔内凝固的防冒粉取出的难度。
一次性酒瓶使用时,打开酒瓶的外盖后将内盖打开,由于防冒装置的防冒柱与内盖固定连接,打开内盖时,防冒柱随同内盖被拔出,使与容器密封连接的密封柱离开容器的上密封孔以及下密封孔,使容器的防冒液流入下沉孔的防冒粉上;由于防冒粉为白色的水泥粉,或者为白色的石灰粉以及石膏粉,防冒液为有颜色的水,水的颜色为红色,或者为除红色以及白色以外的颜色;流入下沉孔内防冒液与下沉孔内的防冒粉反应,使防冒粉凝固,同时,有颜色的防冒液将防冒粉染成有颜色;消费者,根据下沉孔内的防冒粉开瓶前与开瓶后的颜色变化来区分酒瓶是否打开过,开瓶前防冒粉的颜色为白色,开瓶后防冒粉的颜色为红色,或者为红色以及白色以外的颜色;由于瓶体由玻璃制造,不法分子难以将下沉孔内凝固的防冒粉清除,增加了不法分子重复使用酒瓶进行冒牌的难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次性酒瓶的使用方法,一次性酒瓶的瓶盖打开使用过后,防冒装置的容器内的防冒液流入沉孔内的防冒粉,利用防冒液将防冒粉染成红色或者除红色以及白色以外的颜色,使瓶壁内的沉孔留下了难以消除的颜色标记,使消费者可以辨别出酒瓶的新旧,防止不法分子重复使用旧的名牌酒瓶,同时,下沉孔的密封孔的内径小于防冒孔的内径,防冒粉位于防冒孔内,增加不法分子将防冒孔内凝固的防冒粉取出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酒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所示的酒瓶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瓶体的结构示意图;一次性酒瓶,包括有外盖1、内盖2、瓶体3以及防冒装置4;瓶体3由玻璃制造,瓶体3的瓶口壁5设有沉孔6,沉孔6由上沉孔7以及下沉孔8构成,上沉孔7的外径大于下沉孔8的外径,以方便制造;下沉孔8底部设有白色的防冒粉9,防冒粉9为白色的水泥粉,或者为白色的石灰粉以及石膏粉;防冒装置4由容器10与防冒柱11构成,防冒柱11与容器10密封连接,容器10内密封有防冒液12,防冒液12为有颜色的水,水的颜色为红色,或者为除红色以及白色以外的颜色,容器10固定于沉孔6内;防冒柱11由一体的密封柱13与定位柱14构成,内盖2安装于瓶体3的瓶口15,定位柱14与内盖2固定连接。
所述的下沉孔8由密封孔16与防冒孔17构成,密封孔16以及防冒孔17为圆柱孔,密封孔16与防冒孔17互相连通,密封孔16在防冒孔17的上方,密封孔16的截面积小于防冒孔17的截面积,防冒粉9位于防冒孔17内,增加不法分子将防冒孔17内凝固的防冒粉9取出的难度。
为了避免容器10的防冒液12在开瓶盖前泄露,所述的容器10设有上密封孔18以及下密封孔19,密封柱13与上密封孔18以及下密封孔19密封连接,防止容器10内的防冒液12流出。所述的容器10与沉孔6密封连接,防冒柱11的密封柱13插入到下沉孔8内,密封柱13与下沉孔8密封连接,防止容器10内的防冒液12流入下沉孔8内,利用密封柱13将防冒粉9密封于下沉孔8内。容器10的上密封孔18的内径与下密封孔18的内径相同;密封柱13的外径小于定位柱14的外径,密封柱13的外径大于上密封孔18以及下密封孔18的内径,密封柱13的外径大于下沉孔8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智勇,未经林智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06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