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进行叠前裂缝预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0731.4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0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段文胜;李世吉;李飞;黄录忠;党青宁;刘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少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移 方位角 进行 裂缝 预测 方法 | ||
1.在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进行叠前裂缝预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地震资料数据;
步骤2)、对地震资料得到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各自独立地做叠前偏移,偏移后得到有方位角信息的共反射点(CRP)道集;
步骤3)、层位解释:对得到的CRP道集叠加得到成果数据体,在成果数据体进行目的层的顶、底均进行层位解释;
步骤4)、CRP道集分割:根据工区内主要断裂的发育方向确定方位划分方案,按照所确定的n个方位划分方案并根据CRP道集中方位角信息将CRP道集分割成n个组,每个组称为子CRP道集;
步骤5)、分方位叠加:对每个子CRP道集分别进行叠加,得到n个地震道,将n个叠加后得到的地震道归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CRP方位道集;
步骤6)、CRP方位道集层位拾取:将步骤3)解释得到的目的层的顶层位和底层位投到新形成的CRP方位道集上,以其为约束,完成CRP道集上的层位拾取;
步骤7)、计算层间剩余时差:将同一CRP点每一道拾取的顶层位、底层位相减,得到消除上覆地层影响的层间时差,并减去步骤3)解释得到的目的层顶层位、底层位的差值,得到层间剩余时差;
步骤8)、层间剩余时差转换为均方根速度:将剩余均方根速度与原有均方根速度合成,形成新的均方根速度;
步骤9)、转换为层速度:利用DIX公式将新的均方根速度转换为层速度;
步骤10)、椭圆拟合快慢波速度和方向:对每个CRP道集中的n个层速度进行平面椭圆拟合,得到该CRP点地震波的快波速度Vfast、慢波速度Vslow和快波的传播方向,其中快波的传播方向即为裂缝发育的方向,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所有CRP道集都处理完毕;
步骤11)、计算裂缝密度:对每个CRP点,利用公式计算裂缝发育的相对密度,其中a为裂缝发育相对密度;结合步骤10)就可得到整个工区的裂缝发育相对密度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进行叠前裂缝预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RP道集分割中按照如下六个方位进行划分:0°-30°、30°-60°、60°-90°、90°-120°、120°-150°、150°-180°;在此基础上将CRP道集按方位角分割成6个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进行叠前裂缝预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层间剩余时差转换为均方根速度通过如下公式进行:
式中,V2为目的层底界新的均方根速度;x为偏移距;V1为层底界的原有均方根速度,其是根据目的层底界的层位值从工区均方根速度场中提取出的;△t为层间剩余时差;t0为零偏移距反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进行叠前裂缝预测的方法,所述层间剩余时差通过如下公式得到,
△t=Tb-Tt-(Pb-Pt)=(Tb-Pb)-(Tt-Pt)
其中,△t为层间剩余时差;Tt、Tb分别为步骤(3)解释得到的目的层顶层位和底层位;Pt、Pb分别为拾取的顶层位和底层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07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