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体生物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24800.9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7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轶;陈昶;胡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在体生物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人体或动物体器官需要进行修复或再生时,常用细胞灌注的方法进行修复或再生的工作。例如细胞灌注以实现气管的再上皮化,一般有两种方法:1、一次性向气管内灌注细胞悬液,而后封闭气管两端,其好处是操作方便,缺点是细胞悬液无法更换,导致效果不佳。2、再气管两端连接两根导管,两根导管均穿过皮肤引出人体或动物体外,从体外不断输送细胞进气管并形成循环,其好处是实现了更换细胞悬液,但是操作复杂,导管在动物体外不易固定,且极易感染,增加了对人体的危害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体生物发生器,以实现体内自给循环细胞灌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体生物发生器,用于人体或动物体内气管的细胞灌注,所述在体生物发生器包括注液装置、循环装置和导管,所述注液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和导管均埋置于人体或动物体内,所述气管、注液装置及循环装置通过所述导管串接形成回路。
进一步的,所述在体生物发生器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于所述注液装置与气管之间的导管中。
进一步的,所述止回阀的位置靠近所述注液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在体生物发生器还包括两个接头,所述两个接头分别设置于所述气管的两端,所述接头与所述气管连接处的形状与所述气管两端的形状相匹配,且其直径小于所述气管的直径,并通过绑扎带与所述气管连接,所述循环装置两端的导管分别与所述两个接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接头均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在体生物发生器通过在人体的体内埋置注液装置与循环装置,并通过导管将气管、注液装置与循环装置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在进行细胞灌注的过程中,只需间隔一段时间便向注液装置中注入一定量的细胞,并让其在导管内通过循环装置循环,便能够达到促进细胞附壁,实现再上皮化的目的,简化了原先的细胞灌注步骤,也降低了该过程对人体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体生物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
1:注液装置;2:循环装置;3:导管;4:气管;5:止回阀;6:接头;7:绑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在体生物发生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在体生物发生器,用于人体或动物体内气管的细胞灌注,所述在体生物发生器包括注液装置、循环装置和导管,所述注液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和导管均埋置于人体或动物体内,所述气管、注液装置及循环装置通过所述导管串接形成回路。本发明提供的在体生物发生器通过在人体的体内埋置注液装置与循环装置,并通过导管将气管、注液装置与循环装置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在进行细胞灌注的过程中,只需间隔一段时间便向注液装置中注入一定量的细胞,并让其在导管内通过循环装置循环,便能够达到促进细胞附壁,实现再上皮化的目的,简化了原先的细胞灌注步骤,也降低了该过程对人体的损伤。
请参考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体生物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在体生物发生器,用于人体或动物体内气管4的细胞灌注,所述在体生物发生器包括注液装置1、循环装置2和导管3,所述注液装置1、循环装置2和导管3均埋置于人体内,所述气管4、注液装置1及循环装置2通过所述导管3串接形成回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液装置1的结构及作用类似于化疗泵,其埋置于皮下,以便通过针头或其他注射器将细胞悬液注入所述注液装置1中,使细胞悬液能够进入到导管3中,所述注液装置1能够储存足量的细胞悬液来满足细胞灌注所需。可以想到的是,其他可进行液体注入的装置均可作为注液装置1用于本发明提供的在体生物发生器,故本发明不对其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装置2可为由微型电机驱动的循环泵,使用微型纽扣电池对其进行供电,上述部件均可集成于一体并埋置于人体内,微量的电量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可以想到的是,其他可引流,并使细胞流体在导管3中循环流动的装置均可作为循环装置2用于本发明提供的在体生物发生器,故本发明不对其进行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未经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48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相量集合的差动保护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收获山药的农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