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防夹安全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4915.8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1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沈方根;徐斌;兰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26 | 分类号: | B66B13/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3009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安全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防夹安全方法及系统,属于电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电梯的轿厢门装置中均设置有安全机构,当轿厢门内夹入乘客身体或其它物品时,该安全机构会使关门动作停止而逆转为开门动作。目前常用的做法是检测门机的电机速度和加速度,当轿厢门在关门过程中遇到阻挡物,则电机的转速或加速度将受到影响,从而可以判断是否有夹入异物。但是这种方式对于细软的线性异物的识别度很低,如狗链、跳绳。
为此,在例如在CN10164317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避免狗链等条状物体被夹入电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电梯门挡侧设置绳索状的检测体,当异物接触绳索状的检测体时,绳索状的检测体会拉动它两端连接的检测开关,从而检测到异物并作开门动作处理。这种方式的绳索状的检测体容易被进出的乘客或物体钩带,不仅影响正常的出入,而且经常地触碰也容易导致灵敏度下降甚至失灵。有时,儿童可能会拉扯检测体,导致电梯无法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防夹安全方法及系统。它可以有效防止异物夹入轿厢门,能有效的检测到细软的线形异物,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电梯防夹安全方法,其特点是:在两扇对开门的轿厢门的门边均设置垂直方向贯穿门边的凹槽,其中一个凹槽内设置伸缩部件,且伸缩部件部分突出凹槽设置,另一个凹槽的槽底设有接触式传感屏;当两扇轿厢门合拢后,两个凹槽位置相对,伸缩部件的突出部分伸入相对轿厢门上的凹槽,此时伸缩部件与接触式传感屏保持有一定的间隙,然后由电机驱动伸缩部件继续深入相对轿厢门上的凹槽,直至与接触式传感屏的限位片接触,如果两扇轿厢门合拢后仍然夹有线形异物,只要线形异物的直径大于限位片厚度,则线形异物将被伸缩部件推至与接触式传感屏接触,只要接触式传感屏探测到有异物接触,则发送异常信号至门机控制系统,门机控制系统相应地做出开门控制处理。
上述的电梯防夹安全方法中,所述伸缩部件所在凹槽的侧壁上对称设置传动辊,伸缩部件夹持在两侧的传动辊中,每个传动辊上都设有编码器实时采集传动辊的转动信息,当两扇轿厢门的合拢过程中,如果碰到其它异物,则伸缩部件会因外力缩回凹槽,而缩回过程中传动辊发生转动,编码器采集到转动信号后发送至门机控制系统,门机控制系统相应地做出开门控制处理,这样就可避免较大异物被夹入。
前述的电梯防夹安全方法中,所述接触式传感屏由纵向排列的多条弹性毛细管道组成,毛细管道包覆在两片橡胶保护膜内,所有毛细管道内设有导电液,且毛细管道两端分别连接有电极,通过检测各个毛细管道的电阻以确定是否有异物,当有异物被伸缩部件推至与接触式传感屏接触时,至少有一条毛细管道被挤压变形,导致导电液被分隔,从而电阻值急剧增大;所述设有接触式传感屏的凹槽内还设有限位片接触以限制伸缩部件的行程,通过调节限位片的厚度便可调节接触式传感屏对异物检测的灵敏度。
实现前述方法的电梯防夹安全系统,其特点是:包括设在第一轿厢门门边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轿厢门门边上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在垂直方向贯穿第一轿厢门和第二轿厢门的门边;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橡胶质的伸缩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设有接触传感器。当第一轿厢门和第二轿厢门合拢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置相对,然后伸缩舌部分进入第二凹槽,且与接触传感器保持一定的间隙,然后由电机驱动伸缩舌继续深入第二凹槽。
前述的电梯防夹安全系统中,所述第一凹槽上设有两排传动辊,传动辊分立于伸缩舌两侧,并夹紧伸缩舌;且紧伸缩舌和第一凹槽的槽底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每个传动辊上均设有编码器。
前述的电梯防夹安全系统中,所述接触式传感屏包括多条纵向排练的弹性毛细管道,所述毛细管道内设有导电液;弹性毛细管道两侧均设有橡胶保护膜;接触式传感屏固定在第二凹槽的槽底,且第二凹槽的侧壁上设有固定用的凸起,所述凸起上固定有可拆卸的限位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49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染色布浸泡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绿棉面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