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防治中华稻蝗的驱避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7888.X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8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65/28 | 分类号: | A01N65/28;A01P17/00;A01N43/12;A01N31/04;A01N43/9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防治 中华 驱避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效防治中华稻蝗的驱避剂。
背景技术
上古时期的人类在抗击各种自然灾害时就已经发现了许多天然的驱避剂,这些天然驱避剂对保护人类安全和健康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人们发现许多天然香料有驱虫作用——薰衣草或薰衣草油放在衣橱中可使衣物免受虫咬损坏,桑柑的驱虫效果也特别灵,香茅、肉桂和丁香也有出色的驱虫本领。将肉桂油和丁香油混合作为驱虫剂使用,在欧美民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杀虫剂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方式主要有触杀、毒杀、胃毒、拒食和驱避作用。其中驱避作用主要是利用某些药剂(如茼蒿精油、菊蒿精油)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使昆虫感觉器官难以忍受而离去。目前,杀虫剂抗性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对农药的安全使用越来越关注,以新的安全有效成分替代现有市场产品早就提上了日程。昆虫驱避剂是杀虫剂可供替代的选择,它可使人类皮肤免遭蚊、螨、蜱和虱的叮咬或降低为患,亦可排除特定范围的昆虫,如农田驱虫、防止对包装中的贮藏品的侵害等。
昆虫驱避剂的应用事实上可以追溯至久远的年代,人们运用各种各样的植物油、熏烟、焦油驱散昆虫、杀死昆虫或迫使昆虫离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有四种驱避剂:香茅油经常用于梳理头发中的头虱;1929年出现驱蚊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937年避虫酮获得专利;1939年驱蚊醇上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后3种成分被混配成单一制剂,用于军事。这就是大家熟悉的6-2-2,即6份驱蚊油、2份避虫酮和2份驱蚊醇。但不同昆虫对昆虫驱避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用驱避剂驱除农业昆虫一直引起着人们的极大兴趣,但是抗性小,效果好,成本低的趋避剂市场上仍然很缺乏。本发明可以为农田、粮食保护提供一直专用驱虫剂,效果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有效防治中华稻蝗的驱避剂及用途的技术方案,其价格低廉,环境友好,趋避效果好,使用方便,应用安全,解决了目前中华稻蝗防治困难及农药的成本问题。
所述的一种有效防治中华稻蝗的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总重量1.0-9.4%的活性组份,4-13%的增效成分,1-4.1%的农药助剂,76-95%的水,所述的活性组份具体为等量木香烯内酯、木香醇、药根碱、长春甙内酰胺、小星蒜碱的混合物,所述的增效成分为冰醋酸、脂肪醇醚硫酸钠、茶树精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所述的农药助剂为op-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所述的溶剂为水。
所述的一种有效防治中华稻蝗的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活性组份的含量为1.7-8.6%,优选为2.1-7.5%。
所述的一种有效防治中华稻蝗的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增效成分的含量为6-11%,优选为7.2-9.6%。
所述的一种有效防治中华稻蝗的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农药助剂的含量为3-8%,优选为1.6-3.2%。
所述的一种有效防治中华稻蝗的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水的含量为78-91%,优选为79.7-89.1%。
上述一种有效防治中华稻蝗的驱避剂,以几种植物中存在的活性物质为活性成分,能有效趋避中华稻蝗,可以影响其交尾,产卵,从而达到防治和保护作物免受侵害的效果,其价格低廉,环境友好,趋避效果好,使用方便,应用安全,该药剂长期使用也不会使害虫产生抗性,解决了目前中华稻蝗防治困难及农药的成本问题。
本申请文件中涉及的百分含量除另有说明外,其它的均为纯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和药效试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向100L搅拌釜内投入89.1kg水,再依次加入0.42kg木香烯内酯、0.42kg木香醇、0.42kg药根碱、0.42kg长春甙内酰胺和0.42kg小星蒜碱,搅拌反应半小时,然后加入3kg冰醋酸、3kg脂肪醇醚硫酸钠和1.2kg茶树精油,再缓慢加入1kg op-10和0.6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热至50℃,不断搅拌直至溶解均匀,即成最终产品。
实施例2
向100L搅拌釜内投入79.7kg水,再依次加入1.5kg木香烯内酯、1.5kg木香醇、1.5kg药根碱、1.5kg长春甙内酰胺和1.5kg小星蒜碱,搅拌反应半小时,然后加入5kg脂肪醇醚硫酸钠和4.6kg茶树精油,再缓慢加入1.5kg op-10和1.7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热至50℃,不断搅拌直至溶解均匀,即成最终产品。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未经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78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