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车门未上锁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29044.9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9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韦华;翟萍依;王畅;周维新;刘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5/10 | 分类号: | B60R25/10;B60Q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车宁华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门 上锁 报警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防盗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汽车车门未上锁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驾驶人疏忽而导致车辆未能及时上锁,或者遥控上锁装置被干扰,造成车辆、车内财物被盗的现象是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汽车都是通过手动或遥控上锁后发出提示音,却没有未上锁时发出报警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汽车车门未上锁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方法。该汽车车门未上锁报警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够及时发出汽车车门未上锁报警信号。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技术方案一:
汽车车门未上锁报警系统,包括:手持发射模块和车载接收模块;所述手持发射模块包括第一单片机、以及电连接第一单片机的I/O接口的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车载接收模块包括第二单片机、电连接第二单片机输出端的声光报警装置,所述第二单片机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有无线信号接收器和车身控制器。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车载接收模块还包括点火信号发生器(在点火器中),所述点火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单片机的输入端。
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包括反相器、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反相器的输入端、以及发光二极管,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蜂鸣器。
所述第一单片机用于控制无线信号发射器发送校验码;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用于在接收到校验码时将校验码发送至第二单片机,所述车身控制器用于将车门上锁信号或车门未上锁信号发送至第二单片机,所述点火信号发生器用于在产生点火信号时,发送点火信号至第二单片机;所述第二单片机用于在接收到车门未上锁信号时,控制声光报警装置发出声光警报。
所述第一单片机为AT89S52单片机,所述第二单片机为AT89S52单片机,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采用nRF2401单片射频收发芯片,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采用nRF2401单片射频收发芯片。
所述车载接收模块包括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串接在第二单片机的直流供电线路上。
技术方案二:
汽车车门未上锁报警方法,基于上述的汽车车门未上锁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当人员下车后,在手持发射模块中,第一单片机控制无线信号发射器发送校验码;与此同时,在车载接收模块中,车身控制器将车门上锁信号或车门未上锁信号发送至第二单片机;
S2:无线信号接收器实时从无线信道中接收校验码,并实时将校验码发送至第二单片机;当第二单片机接收不到校验码时,第二单片机判断来自车身控制器的信号是否为车门未上锁信号;当第二单片机判断来自车身控制器的信号为车门未上锁信号时,第二单片机向声光报警装置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装置发出声光警报。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在步骤S2之后,当第二单片机判断来自车身控制器的信号为车门上锁信号时,停止向声光报警装置发出控制信号,声光报警装置停止工作。
在步骤S1之前,首先将点火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单片机的输入端;
在步骤S1中,点火信号发生器在产生点火信号时,发送点火信号至第二单片机,当第二单片机未收到点火信号时,执行步骤S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汽车车门未上锁报警系统结构简单易行,所用元器件价格低廉,在忘记锁车门或遥控上锁装置失灵的情况下,且钥匙离车一定距离车门仍未上锁时,能够发出持续声光报警,给车主起到良好的提醒作用,达到保护车辆及车内财物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汽车车门未上锁报警系统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车载接收模块的具体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载接收模块的具体实施例的MAX884芯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车载接收模块的具体实施例的蜂鸣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车载接收模块的具体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汽车车门未上锁报警方法的流程的第一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汽车车门未上锁报警方法的流程的第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90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制线路板内层胶片及印制线路板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挠性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