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陶瓷电子部件、其制造方法以及编带电子部件串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0016.9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1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泽田隆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G4/005 | 分类号: | H01G4/005;H01G2/24;H01G4/30;H01G4/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薛凯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陶瓷 电子 部件 制造 方法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陶瓷电子部件、其制造方法、编带电子部件串、其制造方法、以及层叠陶瓷电子部件的方向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代表性的层叠陶瓷电子部件的一种,有层叠陶瓷电容器。并且,在这样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中,为了兼顾小型化和大电容化,设为厚度(层叠方向的尺寸)T与宽度W大致相同的四角形柱构造是有效的。
另外,作为层叠陶瓷电容器,例如如图11所示,已知一种芯片状的3端子型层叠陶瓷电容器(参照专利文献1),具有如下构造:在电容器主体(陶瓷胚体)101外表面具备一对端部侧外部电极(例如信号用端子电极)102a、102b、和环绕陶瓷胚体101的带状的侧面外部电极(例如接地用端子电极)103。
顺带一提,在将层叠陶瓷电容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等安装对象上的情况下,有时期望调整内部电极的朝向(例如,内部电极的主面的朝向与安装面平行或垂直)来安装、或能识别安装的状态下的内部电极的朝向。
但是,若设为四角形柱构造,则难以从外部观察其形状来识别内部电极的朝向。另外,具备环绕的带状的侧面外部电极的上述图11的3端子型层叠陶瓷电容器的情况也如此,难以从外部观察来识别内部电极的朝向。
为此,开发出不是从外部观察来识别内部电极的朝向,而是通过磁力来调整层叠陶瓷电容器的朝向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
但是,专利文献2、3的技术设想的是一般的2端子构造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实际情况是在应用于图11所示那样的具备环绕陶瓷胚体101的侧面的带状的侧面外部电极103层叠陶瓷电容器的情况下,难以精度良好地调整层叠陶瓷电容器的朝向。
即,如专利文献3的段落0008~0010记载那样,利用磁力的方向定向,通过由磁铁发出的磁力线通过由磁性体(Ni等)构成的内部电极时的磁通密度的差异来进行。但是,在具备环绕陶瓷胚体的侧面的带状的侧面外部电极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情况下,由于在侧面外部电极通常进行通常Ni镀,因此磁性体环绕陶瓷胚体的侧面,从而基于内部电极的朝向的磁通密度的差异变小,利用磁力的方向定向的精度下降。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573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5—2171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许第34308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环绕陶瓷胚体的侧面地形成的带状的外部电极、并能识别内部电极的方向的层叠陶瓷电子部件、其制造方法、将本发明层叠陶瓷电子部件收置在载带的腔体中的编带电子部件串、其制造方法、以及能通过从外部的观察识别层叠陶瓷电子部件的方向的层叠陶瓷电子部件的方向识别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层叠陶瓷电子部件具备:陶瓷胚体,其具备层叠的多个陶瓷层,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以及第2端面、和连结所述第1以及第2端面的分别相互对置的第1以及第2侧面还有第3以及第4侧面,为端面大致正方形的棱柱构造;配设于所述陶瓷胚体的内部并引出到第1以及第2侧面多个内部电极;和侧面外部电极,其环绕所述陶瓷胚体地形成于所述陶瓷胚体第1~第4侧面,与引出到第1以及第2侧面的所述内部电极连接,为带状,环绕所述陶瓷胚体的所述侧面外部电极具备:第1电极部A,其具有形成于所述陶瓷胚体的第1以及第2侧面的侧面电极部A1、和从所述侧面电极部A1包裹到第3以及第4侧面的一部分地形成的包裹电极(wrap-around electrode)部A2;和第2电极部B,其具有形成于第3以及第4侧面的侧面电极部B1、和从所述侧面电极部B1包裹到第1以及第2侧面的一部分地形成的包裹电极部B2,对所述包裹电极部A2、和所述包裹电极部B2赋予能从外部识别两者的外观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中,对包裹电极部A2、和包裹电极部B2“赋予能从外部识别两者的外观构成”例如是包含如下(a)~(d)等的宽泛的概念:(a)使包裹电极部A2与B2的形状不同,具体地使两者中的一者为带圆的形状,使另一方为出现角的形状,或者使一方弯折向给定的方向,使另一方弯折向相反的方向;(b)使包裹电极部A2和B2的包裹长度不同;(c)使包裹电极部A2的B2任意一方必定位于下层侧,是另一方他方必定位于上层侧;(d)组合2个以上的上述(a)、(b)、(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00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