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吸波与保温材料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30160.2 申请日: 2013-11-01
公开(公告)号: CN104591641A 公开(公告)日: 2015-05-06
发明(设计)人: 祝培华;祝文军;孙明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华宇新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04B28/04 分类号: C04B28/04;C04B38/02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100038 北京***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磁 保温材料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建筑内外墙体保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防电磁辐射的保温材料。本发明通过利用导电水泥进行发泡,得到对电磁波有效吸收的水泥发泡保温材料。

二、背景技术:

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电磁污染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电磁污染公害。根据有关部门介绍,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空域的电磁辐射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电磁污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处于电磁辐射污染源的居民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如头晕、嗜睡、心率加快、记忆力衰退、易疲劳等,尤其老人儿童反应更加严重。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在除西藏、台湾外30个省市进行了首次电磁辐射环境污染源调查。城市电磁污染包括雷电、太阳黑子活动、移动通讯发射机站(附近居民楼窗口功率达400uw/cm2,超过标准10倍)、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汽车、电车的电点火污染以及4800公里的地铁、轻轨及电气化铁路)、电力变压器(国内高压变电站3801个)、广播电视发射台(国内10235个)、通讯系统发射设备(国内81616台)、电磁波漏能(工业、科技、医疗等14756台高频设备的泄漏)等。香港、重庆同属山城为了保证通讯质量,发射基站功率较大,电磁污染成为共同面对的问题。然而电磁污染的防护至今仍是一个难题。人体吸收电磁波危害包括瞬间的高能量照射以及长时间的超标准低能量照射。由于电磁波是无形的,人们发现其危害往往是在事后,这使得电磁波的预先防护极为困难。正是如此,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于人类朝夕相处的建筑物上。

因此,研究开发“电磁吸波与保温材料”是解决电磁污染有效的办法。

目前,按照吸波材料的结构,可将其分为涂料型吸波材料、贴片型吸波材料、吸波腻子、吸波复合材料等。这类吸波材料显然具备较好的吸波性能,但由于造价昂贵并受施工工艺局限,不适用于建筑工程大面积的使用。

本发明“电磁吸波与保温材料”,具备电磁吸波与保温的双重功能,是建筑工程防电磁辐射的建筑材料,对治理电磁污染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电磁波进行有效防护的建筑保温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吸波与保温材料,是利用导电水泥、粉煤灰、发泡剂(双氧水)、聚丙烯纤维(pp)、硬脂酸钙、锂基固化剂组成,按一定比例配比、搅拌、成型、养护、切割工艺制备成为电磁吸波与保温板板材。是利用硅酸盐水泥熟料添加5-20%的导电石墨或导电炭黑混合球磨成为粒径分布为s/v=227828.62cm2/cm3;s/g=7837.46m2/g;Dav=5.46μm、D[4.3]=5.46μm;D[3.2]=2.64μm的粉末状,比表面积600m2/g以上,表面电阻率500Ω/cm-3000Ω/cm的导电水泥为主要原料,加粉煤灰、硬脂酸钙、锂基固化剂、发泡剂(双氧水)混合搅拌,倒入模具进行养护、成型、切割成品,制备成为电磁吸波与保温板材。采用以上技术制备的电磁吸波与保温板材,具有无规律多级微孔呈现介电特征,电磁波进入无规则多级微孔后介电特征将电磁波能量转换为热能,有效对电磁波进行吸波。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电磁吸波与保温材料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电磁吸波与保温材料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五、实施例

下面利用实施例详细的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电磁吸波与保温材料,包括利用导电水泥、粉煤灰、硬脂酸钙、水、锂基固化剂、发泡剂经过混合搅拌,倒入磨具成型,养护,切割成为电磁吸波与保温板材。

实施例1:

(1)电磁吸波与保温板材0.285立方米原材料配比,模具体积930mm×930mm×33mm。

(2)电磁吸波与保温板材0.285立方米搅拌生产工艺

先将30kg左右的水倒入搅拌桶内,再倒入导电水泥和粉煤灰开转电机搅拌2分钟,再将事先准备好的纤维、硬脂酸钙和锂基固化剂倒入搅拌桶内搅拌约1分钟,最后倒入发泡剂搅拌均匀约7-9秒钟(因各地的粉煤灰和导电水泥有差异搅拌时间均有1-2秒钟的调整)快速将搅拌好的浆料倒入模具中段(1-3秒钟内流完),待其自然流平和发泡完毕高度为330mm左右(容重自行调整、以增加或减少发泡剂±100g来调整)。6小时后可拆边模,隔天搬运,3-4天切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宇新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华宇新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01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