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存储设备的读写控制方法和读写控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30635.8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5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杜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8 | 分类号: | G06F1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 设备 读写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访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存储设备的读写控制方法和读写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存储设备,特别是家用网络连接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设备,以及未来的家庭云存储(Home Cloud Storage)设备,会逐步成为家庭电子设备的标准配置。这些存储设备可以存储各种用户数据,包括文档、软件、图片、多媒体等,并保持一直在线为用户提供读写服务。由于保持一直在线,有关存储设备的节能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
目前的主要节能方法是在存储设备处于空闲状态(idle state)一段时间后自动进入低功耗的睡眠状态(sleep state)。但是,现有方法中对于空闲状态的判定是基于是否存在任何针对存储设备的读写操作来进行的,这样的简单判断并没有考虑不同类型应用程序对于读写操作的不同需求,也没有充分考虑读写操作中读与写的差异性,因此节能效果不甚理想。
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特定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其由具体应用程序来实现协同式存储设备的读写操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针对应用程序特性对每一个应用程序进行改写,工作量很大而且需要应用程序开发者协助实现,大大降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文献[1]:Andreas Weissel,Bjoern Beutel,Frank Bellosa,Cooperative I/O-A Novel I/O Semantics for Energy-Aware Applications,Proceedings of the OSDI,200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存储设备读写操作的技术,在考虑不同应用程序的读写操作需求的基础上控制针对存储设备的读写操作,从而减少存储设备的能源消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存储设备的读写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时延敏感度确定步骤,当检测到要对所述存储设备进行读写操作的应用程序时,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时延敏感度;
读写执行步骤,基于所述应用程序的所述时延敏感度执行所述应用程序的读写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存储设备的读写控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时延敏感度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要对所述存储设备进行读写操作的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时延敏感度;
读写执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应用程序的所述时延敏感度执行所述应用程序的读写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数据读写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存储设备、一缓存区域和本发明中的读写控制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考虑不同应用程序的读写操作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存储设备的读写操作的控制,避免了对现有应用程序的改写,节约了存储设备的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存储设备的读写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一个数据读写系统的结构图;
图3a是实施本发明读写控制方法之前的存储设备读写状态示意图;
图3b是实施本发明读写控制方法之后的存储设备读写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读写控制设备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读写控制设备的另一个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读写控制设备的一种硬件设备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读写控制设备通过检测应用程序特性来确定时延敏感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若干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素)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别不同步骤、设备或模块等,既不代表任何特定技术含义,也不表示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顺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06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