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1175.0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1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岩仓正明;山田稔;小林一三;古市朋广;北岛伸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例如车载用等的用途所使用的比较大的变压器也能够很好地使用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变压器等使用的线圈装置中,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有时用树脂密封线圈装置。
另一方面,作为使用在车载用等用途所使用的比较大的变压器等的线圈装置的芯,出于小型化、降低噪音、低成本化和操作性等的理由而研究使用E型芯。
然而,在使用E型芯的情况下,本申请发明人等发现了,由于在芯的中脚与芯的外脚之间散热性的不同而产生温度差等原因所引起的热应力的集中等,会有在E型芯的中脚与基座的交叉部容易产生裂纹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7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状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作为比较大的变压器等来使用的情况下不使芯产生裂纹等而且磁特性优异的线圈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观点所涉及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具有E型芯、骨架以及安装在所述骨架的外周的线圈,所述E型芯具有:基座,与相互垂直的第1轴、第2轴和第3轴当中包含所述第1轴和第2轴的平面大致平行;一对侧脚,沿着所述第2轴方向从所述基座的两端分别向所述第3轴方向突出;以及中脚,在所述一对侧脚之间,从所述基座向所述第3轴方向突出,所述中脚和基座以一对所述侧脚形成在分离的一对分割芯的各个的形式在所述分割芯的分割面被分离,在所述分割面的相互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分离的所述中脚插入到所述骨架的贯通孔。
根据本发明人等的实验,确认了通过制成上述那样的结构,从而与使用现有的E型芯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将在中脚与基座的交叉部所产生的局部性的应力减小到大约1/2以下左右。因此,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中,即使在芯产生热应力,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裂纹等产生。
另外,E型芯上的中脚和基座在分割芯的分割面被分离,在分割面的相互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因而散热性也有所提高。此外,在本发明中,通过组合各自具有简单的形状的一对分割芯来构成E型芯,芯的制造也变得容易,还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分割型的E型芯整体上具有与E型芯同样的磁力线,因而芯的磁特性与一般的E型芯同等。
还有,在本发明中,规定的间隙优选为0.05~5mm,更优选为0.1~3mm。这些规定的间隙在分割芯的分割面的相互之间不一定有必要形成在整个面。
优选地,沿着所述线圈装置的所述第3轴方向的至少下方部分容纳于外壳内,并接触于散热用树脂。通过接触于散热用树脂,进一步提高中脚的散热性。
优选地,在至少位于所述中脚的突出前端的分割面的相互之间,充填有所述散热用树脂。特别是通过使散热用树脂介于中脚的突出前端部分,从而该部分被有效地散热。
本发明的线圈装置可以具有一对所述E型芯,可选地,一对所述E型芯的分割的各中脚从所述第3轴方向的彼此相反侧插入到所述骨架的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的所述第3轴方向的途中,分割的所述中脚的突出前端相互相对,在所述骨架的外侧,一对所述E型芯的分离的侧脚彼此相互对接。
即使像这样使用了一对E型芯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应力缓和特性和散热性也是优异的,而且有助于制造成本的降低。
本发明的线圈装置可以具有所述E型芯、以及I型芯,可选地,所述I型芯相对于所述E型芯上的所述基座,与所述基座大致平行地配置在沿着所述第3轴方向而位于与所述基座相反侧的所述骨架的端部,插入到所述贯通孔的所述中脚的突出前端以与所述I型芯的中间部相对的形式配置,形成在所述E型芯的两端部的侧脚的突出前端与所述I型芯的所述第2轴方向的两端部对接。
即使像这样使用了E型芯和I型芯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应力缓和特性和散热性也是优异的,而且有助于制造成本的降低。I型芯在所述中间部可以以规定的间隙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未经T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1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