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吡啶基嘧啶醇类化合物在植物诱导抗性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35851.1 申请日: 2013-11-01
公开(公告)号: CN104012537A 公开(公告)日: 2014-09-03
发明(设计)人: 姚楠;孙铁军;陆赟;鸣坂义弘;鸣坂真理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大学
主分类号: A01N43/54 分类号: A01N43/54;A01P1/00;A01P3/00;A01P21/00
代理公司: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代理人: 刘婉
地址: 510275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吡啶 嘧啶 化合物 植物 诱导 抗性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吡啶基嘧啶醇类化合物在植物诱导抗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化学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及抗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已经被禁止使用。利用诱导剂诱导植物自身产生系统获得抗病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逐渐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自然界中,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早在1861年,人们就已经意识到自然界中的某些病原微生物能够对植物产生侵染而造成植物的发病(Schlaich,2011)。自然界中的植物病原微生物主要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线虫以及卵菌等(Durrant and Dong,2004)。植物对病原菌的感知拥有相当敏感的机制,当植物感知外源的病原菌的存在时,便会启动下游的信号通路,诱导出相应的抗性反应。植物除了直接的感知病原菌的病原分子相关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或者无毒的因子(avirulence factors)而诱导下游抗性外,也能通过一些间接的因素诱导植物的抗病反应。植物细胞壁在病原菌入侵植物时起到了最初的屏障作用,从而阻止病原菌的进一步侵入。 

已有研究表明,多种植物激活剂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性以抵抗病原菌的入侵。例如BTH(苯并噻二唑)、噻菌灵(PBZ)、糖精(saccharide,BIT)、2,6-二氯异烟酸(INA)、β-氨基丁酸(BABA)、茉莉酸甲酯(MeJA)等,其能诱导植物内的防御机制,起到抗病防病的作用。这种诱导剂本身无毒或者低毒性,对环境也没有损害,所以是非常有前景的新型农药。然而,传统的植物激活剂(例如BTH)存在水溶性差、影响植物生长等问题。 

新型化合物5-(环丙烷甲基)-6-甲基-2-(2-吡啶基)嘧啶-4-醇(5-(cyclopropylmethyl)-6-methyl-2-(2-pyridyl)pyrimidin-4-ol)由英国Maybridge(http://www.maybridge.com/)公司合成,为白色粉末晶体状,易溶于水,ACD编号为MFCD00179427。该新型化合物由不同化学基团组合而成,但人们对该化合物的功能作用、作用对象、靶点位置等却并不清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针对以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植物激活剂,能够迅速提高植物抵抗病原菌侵染的能力,同时不会抑制根和幼苗的生长,而且能够促进植物的侧根的生长发育,而且对环境也不会产生农药的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新型植物激活剂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组合物在植物诱导抗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上述新型植物激活剂的诱导植物抗性的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式(I)的吡啶基嘧啶醇类化合物在植物诱导抗性中的应用: 

术语“植物”,是指在各种情况下市售可得的或使用中的各个植物品种,这些植物品种可以是野生型的,或经过人工驯化的作物品种。根据本发明,可用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对植物进行处理,也可用含有式(I)化合物作为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质对植物进行处理,以诱导植物抗病基因的表达。 

本发明的化合物以适合于应用形式的常规方式施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所述式(I)化合物作为活性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优选地,该组合物包括所述式(I)化合物和溶剂。 

进一步,所述溶剂优选为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组合物在植物诱导抗性中的应用。用该组合物对植物进行处理,以诱导植物抗病基因的表达,并以适合于应用形式的常规方式施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所述式(I)化合物诱导植物抗性的方法,该方法中,将所述式(I)化合物溶于水后,施用于植物的叶面或根部。本发明的化合物以适合于应用形式的常规方式施用。优选地,施用的方式为喷施。 

更优选地,上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式(I)化合物溶于水后,喷施于植物的叶面。施用的浓度优选为2~10ppm。值得注意的是,施用浓度随植物生长状态差异,种类差异等而有所不同。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以10ppm为例对拟南芥幼苗进行处理,然而,本领 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确定的是,随植物生长状态及种类差异,施用浓度可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实现最优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5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