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抑制蓝光功能的光学膜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35978.3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4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吕俊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佑顺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10 | 分类号: | G02B1/1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抑制 功能 光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膜;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抑制蓝光功能的光学膜。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传统式灯具以及光源均有被LED产品快速取代的情况,但也因为如此,造成人们生活环境中接触到蓝光的机率亦相对增加,所述「蓝光」,是指一种光域介于380nm至500nm波长之间的强光,因为其波长于可视光中较短而具有高度能量,经目前相关医学报导指出,人眼若经过蓝光的长时间照射,容易导致视网膜损伤、眼部疲劳、视力降低以及老年黄斑变性、睡眠障碍等病症,由此可见,随着LED产品的普遍使用,蓝光对人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势必成为广大使用消费者接下来必须关注与担忧的重要问题。
就目前市面上可见的LED产品而言,若LED应用于灯具结构上,其蓝光的问题或许可以透过灯罩部位的折射或反光等构造轻易加以解决或改善,但是,当LED应用作为各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时,由于其蓝光会从玻璃液晶面板向外透出而直接射入使用者眼睛中,因此这种情况下,蓝光对于使用者眼睛的伤害其实不亚于前述LED灯具,概因目前多数人无论生活或工作,均为长时间目视液晶显示器的状态,而目前可见的液晶显示器产品结构设计上,并未考虑与解决所述蓝光的问题,实属重大缺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抑制蓝光功能的光学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抑制蓝光功能的光学膜系包括:一透光基材,系为具有一厚度、面积与透光性的膜片体形态,该透光基材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一防蓝光底涂层,为胶剂涂布结合成型态样增设于透光基材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且其中,该防蓝光底涂层结构中均匀混合有防蓝光微粒子,所述防蓝光微粒子具有光扩散作用,能够对光线中波长介于380nm至500nm之间的蓝光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
本发明的主要效果与优点,系能够通过该防蓝光底涂层结构中混合有防蓝光微粒子的技术特征,令光学膜具有抑制蓝光的功能,可大幅降低LED产品发出的蓝光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而特具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学膜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光学膜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防蓝光底涂层可抑制蓝光的作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防蓝光底涂层表面更涂布结合成型有一光学表层的实施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光学表层亦混合有防蓝光微粒子的实施例图。
图6为本发明光学膜用以作为LED液晶显示面板表面贴膜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系本发明具有抑制蓝光功能的光学膜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光学膜A系包括下述构成:
一透光基材10,系为具有一厚度、面积与透光性的膜片体形态,该透光基材包括一第一表面11以及一第二表面12;
一防蓝光底涂层20(PRIMER),为胶剂涂布结合成型态样增设于透光基材10的第一表面11或第二表面12,且其中,该防蓝光底涂层20结构中均匀混合有防蓝光微粒子30(TECHPOLYMER),如图3所示,所述防蓝光微粒子30具有光扩散作用(如箭号L1所示),能够对光线中波长介于380nm至500nm之间的蓝光(如箭号L2所示)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藉此,得以令光学膜A具有抑制蓝光的功能(请对照箭号L2、L3的大小差异变化所示)。
其中,该透光基材10可选用PET、PC材质所构成。
如图4所示,其中该防蓝光底涂层20表面系更涂布结合成型有一光学表层40。此所述光学表层40的结构形态可为平面型、多层次增亮型、表面具扩散层等不同形态者,此部份并无局限。
如图5所示,其中该光学表层40结构中亦可均匀混合有所述防蓝光微粒子30;藉此实施形态而能获得分布区域更广的蓝光抑制效果。
如图6所示,其中该光学膜A系可用以作为LED液晶显示面板50的表面贴膜。由于目前多数人无论生活或工作,均为长时间目视LED液晶显示器的状态(注:因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等均具有LED液晶显示器),因此若将本发明具有抑制蓝光功能的光学膜贴附于LED液晶显示面板表面,即可解决人们工作与生活中大部份的蓝光伤害问题。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佑顺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佑顺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59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机模块
- 下一篇:地理要素组网观测方法及地理要素观测方法